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引言 | 第11-15页 |
1、德主刑辅的基本内涵 | 第11页 |
2、目前德主刑辅思想的研究状况 | 第11-12页 |
3、研究德主刑辅思想的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认识“为政以德”的历史局限性,加强制度伦理建设 | 第12页 |
·借鉴儒家德主刑辅思想,实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 第12-13页 |
·借鉴“人治”的教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 第13页 |
·借鉴“德惟善政”的思想,加强党风和官德建设 | 第13页 |
4、本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一章 德主刑辅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及过程 | 第15-24页 |
·德主刑辅思想的起源 | 第15-17页 |
·德主刑辅的发端 | 第15页 |
·德主刑辅的确立 | 第15-17页 |
·德主刑辅的历史发展过程 | 第17-24页 |
·德主刑辅思想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 第17-20页 |
·德主刑辅的巩固与发展 | 第20-24页 |
第二章 德主刑辅思想的实践 | 第24-32页 |
·德主刑辅思想在实践中的积极意义 | 第24-28页 |
·重道德修养,从自身做起 | 第24-25页 |
·为政者要起表率作用 | 第25页 |
·倡导教化为先,重道德教育 | 第25-26页 |
·罚当其罪,罪刑相适应 | 第26页 |
·德刑并举,以法律促进道德之完善 | 第26-28页 |
·德主刑辅思想在实践中的消极影响 | 第28-32页 |
·引礼入法,以礼代法 | 第28-29页 |
·德主刑辅思想导致的人治状态 | 第29-30页 |
·以尊贵卑贱划分等级,适用不同的法律标准,法律保护官吏特权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德主刑辅思想对当代行政管理的借鉴意义 | 第32-53页 |
·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提出,内函及相互关系 | 第32-36页 |
·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与确立 | 第32页 |
·依法治国的涵义 | 第32-33页 |
·法与道德的关系 | 第33-34页 |
·以德治国思想的提出及其历史和现实意义 | 第34页 |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辩证关系 | 第34-36页 |
·儒家治国主张与现代法治的区别及启示 | 第36-42页 |
·儒家的礼治、德治、人治主张 | 第36-37页 |
·现代法治与儒家治国主张的区别 | 第37-39页 |
·以德治国要建立社会主义的“德治观” | 第39-40页 |
·依法治国必须依法行政 | 第40-42页 |
·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关系 | 第42-46页 |
·依法行政需要以德行政与其相配合 | 第42-45页 |
·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相辅相成 | 第45-46页 |
·德主刑辅思想积极因素对当代行政管理的启示 | 第46-47页 |
·强化道德教育,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素质 | 第46页 |
·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 第46-47页 |
·大力提倡法治,自觉抵制人治 | 第47页 |
·当代行政管理克服德主刑辅思想消极影响的对策 | 第47-53页 |
·传统行政文化的弊端 | 第47-48页 |
·我国传统行政文化对治国方略的主要负面影响 | 第48-50页 |
·我们目前应采取的对策 | 第50-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附录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个人简历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