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变压器、变流器及电抗器论文--变流器论文

电压型负载谐振变换器谐振槽路参数优化设计与负载匹配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1. 负载谐振变换器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2-23页
   ·软开关的概念第12-13页
   ·负载谐振变换器的种类第13-16页
     ·二阶负载谐振槽路第14-15页
     ·三阶负载谐振槽路第15-16页
   ·常用负载谐振变换器拓扑第16-19页
     ·负载串联谐振变换器(SRC)第16页
     ·负载并联谐振变换器(PRC)第16-17页
     ·串并联型负载谐振变换器(LCC)第17页
     ·LCL型三阶负载谐振电路第17-18页
     ·四阶及更高阶数电路研究举例第18-19页
   ·负载谐振变换器在大功率逆变电源中的应用第19-21页
     ·负载谐振变换器在软开关中的应用第19-20页
     ·负载谐振变换器在改善电源输出性能中的应用第20-21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第21-23页
2. 负载谐振变换器的一些特殊问题第23-35页
   ·逆变器开关器件的工作状态第23-28页
     ·感性换相状态分析第24页
     ·容性换相状态分析第24-26页
     ·死区内换相状态分析第26-27页
     ·负载谐振变换器三种换相状态的仿真第27-28页
   ·负载谐振变换器的功率调节方式第28-34页
     ·负载谐振变换器的调幅调功(PAM)第29页
     ·负载谐振变换器的调频调功(PFM)第29-31页
     ·负载谐振变换器的全桥移相PWM调功(FB-PWM)第31-33页
     ·负载谐振变换器的脉冲密度调功(PDM)第33页
     ·负载谐振变换器的死区控制调功第33-34页
   ·本章小结第34-35页
3. PRC变换器实现大功率高频正弦波电源的研究第35-66页
   ·电压型负载谐振变换器简介第35-43页
     ·负载串联谐振变换器(SRC)的基本特点分析第35-39页
     ·负载并联谐振变换器(PRC)的基本特点分析第39-43页
   ·负载并联谐振变换器输出波形研究第43-46页
   ·负载并联谐振变换器工作状态研究第46-53页
     ·谐振槽路相量图分析第46-47页
     ·谐振槽路电压电流相位数值分析第47-48页
     ·逆变器工作状态分析第48-50页
     ·逆变器工作状态仿真与实验第50-53页
     ·本节小结第53页
   ·负载并联谐振变换器谐振槽路电流与负载输出电流的关系研究第53-56页
   ·PRC变换器对不同负载的适应性研究第56-59页
     ·负载性质第56页
     ·阻感性负载的基本表达式第56-57页
     ·PRC变换器带阻感性负载时的特性第57-59页
   ·输出正弦波电压的大功率电源的设计第59-64页
     ·谐振槽路参数设计分析第59-60页
     ·电源系统和参数设计方法第60-62页
     ·仿真和实验结果第62-64页
   ·本章小结第64-66页
4. 基于三阶负载谐振电路的感应加热电源负载匹配研究第66-107页
   ·感应加热电源基本原理和特点第66-72页
     ·感应加热的基本原理第66-67页
     ·感应加热的特点第67-68页
     ·感应加热电源的基本类型第68-70页
     ·感应加热电源功率调节方式简介第70-71页
     ·感应加热电源的电磁耦合负载匹配方法第71-72页
   ·静电感应负载匹配中的三阶谐振电路族第72-81页
     ·三阶谐振电路族拓扑结构第73-74页
     ·三阶谐振电路族对负载匹配的特性分析第74-79页
     ·仿真结果第79-81页
     ·本节小结第81页
   ·三种电压型感应加热静电感应负载匹配静特性分析第81-89页
     ·电压型逆变器负载匹配的电路拓扑第81-82页
     ·电压型逆变器负载匹配的电路静特性分析第82-88页
     ·仿真与实验结果第88-89页
     ·本节小结第89页
   ·电压型感应加热静电感应负载匹配动态响应及逆变器损耗分析第89-96页
     ·过补偿开通状态和开通损耗分析第91-92页
     ·欠补偿开通状态和开通损耗分析第92-93页
     ·两种补偿方式开关管的开通损耗比较第93-94页
     ·仿真和实验结果第94-96页
     ·本节小结第96页
   ·过补偿LRCL电路的几个特性第96-102页
   ·感应加热控制电路中的数字锁相技术第102-106页
     ·DPLL的原理第102-104页
     ·基于DSP的DPLL算法实现第104-105页
     ·实验结果第105-106页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5. 全文总结第107-111页
   ·工作总结第107-108页
   ·论文创新点第108-110页
   ·后续工作第110-111页
致谢第111-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18页
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第118-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帝王陵墓类旅游产品开发研究--西夏陵旅游规划开发初探
下一篇:库房无线条码技术在制药企业实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