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家畜论文--牛论文

中国部分黄牛群体Y染色体微卫星多态性与分子进化及生产性能关系初步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44页
   ·中国地方黄牛的起源进化和遗传多样性第13-23页
     ·史载资料第13-15页
     ·中国黄牛的毛色遗传多样性第15页
     ·中国黄牛体型外貌的遗传多样性第15页
     ·中国黄牛的血液蛋白(同功酶)的遗传多样性第15-16页
     ·中国黄牛的细胞遗传多样性第16-17页
     ·Y 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多态性第17-18页
     ·线粒体 DNA 多态性第18-20页
     ·Y 染色体多态性第20-23页
   ·Y 染色体的研究概况第23-35页
     ·人 Y 染色体的结构第24-25页
     ·Y 染色体上的主要基因第25-29页
     ·牛 Y 染色体的结构第29-30页
     ·牛 Y 染色体的遗传特点第30-31页
     ·构建牛遗传图谱第31-34页
     ·牛 QTL 研究进展第34-35页
   ·Y 染色体的进化第35-37页
     ·重组缺少的作用第35页
     ·Y 染色体的缺失、摩擦和功能第35-36页
     ·半合子的持续状态 (The continuous state of hemizygosity)第36页
     ·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第36-37页
     ·Y 染色体的进化第37页
   ·Y 染色体多态与物种进化第37-39页
     ·人 Y 染色体多态与人类进化第37-39页
     ·牛 Y 染色体多态与牛的起源进化第39页
   ·Y 染色体微卫星的研究第39-41页
     ·Y 染色体微卫星与常染色体微卫星的异同第40页
     ·Y 染色体微卫星的应用第40页
     ·Y 染色体微卫星研究面临的问题及相应补救措施第40-41页
   ·牛的分子遗传标记与生产性能关系研究第41-44页
     ·中国地方黄牛 Y 染色体微卫星多态性与肉用性能关系第41-42页
     ·中国地方黄牛血液型与繁殖性能关系第42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42-44页
第二章 中国地方黄牛 Y 染色体微卫星多态性与分子进化研究第44-70页
   ·试验材料第45-49页
     ·样本及来源第45页
     ·血液 DNA 的提取第45-46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46页
     ·主要药品及试剂第46-47页
     ·常用溶液及试剂的配制第47-49页
     ·PCR 扩增所用的引物第49页
   ·试验方法第49-53页
     ·试验牛血液 DNA 的提取和检测第49-51页
     ·PCR 反应第51页
     ·DNA 的 PCR 扩增及检测第51-52页
     ·PCR 产物的纯化回收第52页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52-53页
   ·结果与分析第53-66页
     ·中国地方黄牛 Y-STRs 微卫星位点的 PCR 扩增结果第53-54页
     ·测序结果及分析第54-55页
     ·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多样性计算第55-59页
     ·基于 NEI 氏标准遗传距离的系统发生关系第59-63页
     ·单倍型的分布频率与统计分析第63-66页
     ·等位基因的组织同一性和雄性特异性第66页
   ·讨论第66-68页
     ·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第66页
     ·群体系统发生关系分析第66页
     ·中国黄牛 6 个 Y-STRs 基因座的多态性分析第66-67页
     ·瘤牛和普通牛 Y 染色体单倍型在中国不同地域的分布规律第67页
     ·Y-STRs 在牛起源分类中的应用第67页
     ·在个体鉴定中的应用第67-68页
     ·在亲子鉴定方面的应用第68页
   ·小结第68-70页
     ·本研究通过牛 Y-STRs 位点多态性检验了各个牛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第68页
     ·验证了瘤牛和普通牛 Y 染色体基因在中国不同地域的分布规律第68页
     ·Y-STRs 基因座在研究黄牛父系进化、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方面的作用第68页
     ·中国黄牛主要血统来源于亚洲原牛和瘤原牛第68-70页
第三章 牛的遗传标记与生产性能的关系研究第70-89页
   ·牛 Y-STRs UMN0929 和 UMN0108 多态性及其与肉用性能关系第70-81页
     ·材料与方法第70-71页
     ·结果与分析第71-79页
     ·讨论第79-81页
     ·小结第81页
   ·秦川牛血液型与繁殖性状的关系研究第81-89页
     ·材料与方法第82-83页
     ·结果与分析第83-87页
     ·讨论第87-88页
     ·小结第88-89页
第四章 结论第89-91页
   ·结论第89-90页
     ·本研究通过牛 Y-STRs 位点多态性检验了各个牛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第89页
     ·验证了瘤牛和普通牛 Y 染色体基因在中国不同地域的分布规律第89页
     ·中国黄牛 Y-STRs 基因座在分子起源、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第89页
     ·中国黄牛主要血统来源于亚洲原牛和瘤原牛第89页
     ·中国黄牛 Y-STRs 的 UMN0929 和 UMN0118 位点多态性与一些肉用性能显著相关第89页
     ·发现了选择肉牛生产性状的 Y-STRsUMN0929 和 UMN0108 位点等位基因第89-90页
     ·发现了秦川牛血液中 HB、TF、PTF、A1B 位点的不同表现型与若干繁殖性状显著相关第90页
     ·揭示了秦川牛早熟性的遗传背景第90页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102页
附录 I 部分测序峰图及序列第102-107页
附录 II 肉用性能的概念或计算公式第107页
附录III 部分牛品种Y-SRT UMN0929 多态性与肉用性能关系分析图表第107-115页
致谢第115-116页
作者简介第116-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医学体数据场可视化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SCP理论的我国电信运营业改革绩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