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水文科学(水界物理学)论文--水文分析与计算论文--计算技术在水文计算中的应用论文

水文等值线图数值计算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主要符号表第10-12页
1 绪论第12-26页
   ·问题的提出第12-14页
   ·研究综述第14-24页
     ·水文数字化分析计算研究进展第14-19页
     ·水文变量的空间表现形式及数据存储结构第19-21页
     ·图像特征要素提取研究现状第21-22页
     ·空间插值技术研究现状第22-24页
   ·研究的框架及研究意义第24-26页
     ·研究框架第24-25页
     ·本研究的意义第25-26页
2 理论基础第26-50页
   ·等值线图的代数分析第26-31页
     ·地图代数理论简介第26-27页
     ·等值线图的代数观点第27-30页
     ·符号的数据结构第30-31页
     ·图的变换和运算第31页
   ·数字图像及数字图像处理第31-36页
     ·数字图像及其表示第31-32页
     ·像素间的一些基本关系第32-34页
     ·数学方法在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简介第34-36页
   ·数学形态学理论基础第36-45页
     ·数学形态学简介第36页
     ·二值图像基本形态变换及主要性质第36-40页
     ·欧氏空间中形态变换的基本准则第40页
     ·二值图像的逻辑运算第40-42页
     ·数学形态学在二值图像的几个应用第42-45页
   ·图像的拓扑结构与几何性质分析第45-50页
     ·区域的拓扑特性及欧拉数第45-46页
     ·区域的几何形状特征第46-47页
     ·区域的矩描述第47-48页
     ·欧氏距离变换第48-50页
3 水文等值线图特征要素提取第50-67页
   ·水文等值线图与地图分析第50-51页
   ·图像预处理第51-58页
     ·主要应用软件——MATLAB第51-52页
     ·图像增强第52-53页
     ·图像类型转换第53-56页
     ·等值线质量检查第56-58页
   ·结构元素及其选取第58-60页
     ·结构元素探索原理第58-59页
     ·结构元素的选取第59-60页
   ·特征要素提取第60-67页
     ·两种模型特征提取比较分析第61-64页
     ·水文等值线图特征要素提取算法改进第64-67页
4 水文等值线图插值研究第67-88页
   ·插值方案选择第67-70页
     ·常用空间插值技术插值第67-68页
     ·半距等高线法插值第68-69页
     ·本文采用的插值方案第69-70页
   ·线性插值自动化实现的原理与问题分析第70-72页
     ·线性插值自动化实现原理第70-71页
     ·问题分析第71-72页
   ·线性插值自动化实现关键技术讨论第72-79页
     ·分区域进行线性插值第72-73页
     ·预定义轴探测法缺陷分析第73-75页
     ·关联等值线及待插值点到关联等值线距离的确定第75-77页
     ·线性外延的特殊处理第77-78页
     ·局部极值区域的插值问题第78-79页
     ·线性插值自动化实现算法第79页
   ·插值成果验证分析第79-86页
     ·成果验证方法介绍第79-82页
     ·等值线图还原与加密成果分析第82-83页
     ·格网图剖面分析第83-85页
     ·三维立体图像比较分析第85-86页
   ·关于空间插值方案的进一步讨论第86-88页
5 水文等值线图数值计算关键技术应用研究第88-111页
   ·河南省自然地理概况第88-90页
     ·地势地貌第88-89页
     ·水系第89页
     ·气候条件第89-90页
     ·水资源第90页
   ·河南省雨量均值等值线图的栅格化第90-102页
     ·MapInfo——桌面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第90-91页
     ·技术路线第91-92页
     ·数据的获取第92-95页
     ·图像预处理第95-96页
     ·特征要素提取第96页
     ·坐标转换第96-97页
     ·数字图像等值线赋值第97页
     ·数据的返回第97-98页
     ·格网图的生成第98-100页
     ·格网图精度分析第100-102页
   ·河南省设计暴雨等值线研制第102-110页
     ·应用目标及技术路线第102-103页
     ·雨量变差系数等值线图的栅格化第103-106页
     ·暴雨格网图的生成与等值线绘制第106-108页
     ·成果验证第108-110页
   ·关于生成大区域格网数据的问题第110-111页
     ·问题的提出第110页
     ·问题解决的建议第110-111页
6 总结与展望第111-114页
   ·总结第111-112页
   ·研究展望第112-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20页
致谢第120-121页
附录一 攻硕期间科研情况第121-122页
附录二 图形列表第122-126页
附录三 河南省设计暴雨等值线图第126-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矫正问题研究--以云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在押少年犯为研究对象
下一篇:基于GIS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趋势分析--以安塞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