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资料与方法 | 第10-13页 |
1 研究对象 | 第10页 |
2 使用仪器 | 第10页 |
3 检查方法 | 第10-11页 |
4 指标与测量方法 | 第11页 |
5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判断及斑块分型 | 第11-12页 |
6 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 | 第12页 |
7 统计学分析 | 第12-13页 |
结果 | 第13-18页 |
1 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性别构成比及年龄的比较 | 第13页 |
2 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的比较 | 第13页 |
3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状的比较 | 第13-14页 |
4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血管狭窄的情况 | 第14页 |
5 脑梗死组颈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的血流速度的比较 | 第14-15页 |
6 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部位的情况 | 第15页 |
7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病灶位侧的关系 | 第15-16页 |
8 脑梗死组不同年龄段颈动脉斑块发生情况 | 第16页 |
9 复发性脑梗死与初发性脑梗死颈动脉硬化的比较 | 第16页 |
10 复发性脑梗死与初发性脑梗死组斑块性质的比较 | 第16-18页 |
讨论 | 第18-25页 |
1 脑梗死的病理基础及临床表现 | 第18-20页 |
2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及引起脑梗死的机制 | 第20页 |
3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 第20-23页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 | 第20-21页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部位 | 第21页 |
·超声技术计算斑块的狭窄率 | 第21-22页 |
·超声技术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 | 第22-23页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复发性脑梗死的关系 | 第23页 |
4 超声技术检测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优缺点 | 第23-24页 |
5 结论 | 第24-25页 |
结语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9页 |
综述 | 第29-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附录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详细摘要 | 第40-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