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谢通门县雄村铜金矿集区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0 引言 | 第9-17页 |
|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9-13页 |
| ·研究范围及已开展工作 | 第13-14页 |
| ·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14-15页 |
| ·实物工作量 | 第15页 |
| ·取得的成果和进展 | 第15-17页 |
| 1 区域地质 | 第17-27页 |
| ·区域大地构造背景 | 第17-18页 |
| ·区域地层 | 第18-20页 |
| ·上第三系乌郁群(N_2wy) | 第18页 |
| ·白垩系达多群(E1-2dd) | 第18-19页 |
| ·白垩系(未分K) | 第19页 |
| ·第四系(Q_4) | 第19-20页 |
| ·区域岩浆岩 | 第20-22页 |
| ·深成岩 | 第20页 |
| ·浅成及超浅成岩 | 第20-21页 |
| ·喷出岩 | 第21页 |
| ·岩浆活动分期 | 第21-22页 |
| ·构造 | 第22-24页 |
| ·断裂 | 第22-23页 |
| ·褶皱 | 第23-24页 |
| ·布托-萨沃拉-南木切复向斜 | 第23页 |
| ·吉定-直岗复向斜 | 第23-24页 |
| ·区域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特征 | 第24-27页 |
|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 第24-26页 |
|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 第26-27页 |
| 2 矿集区地质特征 | 第27-47页 |
| ·矿集区概况 | 第27页 |
| ·矿床分布特征 | 第27-28页 |
| ·典型矿床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 | 第28-46页 |
| ·雄村超大型铜(金)矿床 | 第28-33页 |
| ·地层与构造特征 | 第28-30页 |
| ·矿体特征 | 第30页 |
| ·矿石特征 | 第30-33页 |
| ·围岩蚀变 | 第33页 |
| ·则莫多拉铜矿 | 第33-38页 |
| ·地层与构造特征 | 第33-35页 |
| ·矿体特征 | 第35-36页 |
| ·矿石特征 | 第36-37页 |
| ·围岩蚀变 | 第37-38页 |
| ·洞嘎普铜(金)矿 | 第38-42页 |
| ·地层与构造特征 | 第38-39页 |
| ·矿体特征 | 第39-40页 |
| ·矿石特征 | 第40-42页 |
| ·围岩蚀变 | 第42页 |
| ·吉拉铜矿化区 | 第42-44页 |
| ·地层与构造特征 | 第42页 |
| ·矿化体特征 | 第42页 |
| ·矿石特征 | 第42-43页 |
| ·围岩蚀变 | 第43-44页 |
| ·汤白铜矿化区地质特征 | 第44-46页 |
| ·小结 | 第46-47页 |
| 3 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47-74页 |
| ·元素相关性特征分析 | 第47-48页 |
| ·矿集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 | 第48-61页 |
| ·测区概述 | 第48页 |
| ·汤白矿测区 | 第48-52页 |
| ·烈朗—塘河—吉拉测区 | 第52-57页 |
| ·巴弄拉测区 | 第57-61页 |
| ·矿集区1:1万土壤沉积物测量 | 第61-73页 |
| ·测量区域概述 | 第61页 |
| ·则莫多拉测区 | 第61-63页 |
| ·洞嘎普测区 | 第63-68页 |
| ·吉拉测区 | 第68-73页 |
| ·小结 | 第73-74页 |
| 结论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 图版 | 第82-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