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多视点静止自由立体图像处理的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2页
   ·立体视觉原理第9-10页
   ·立体图像的获取第10-13页
     ·用立体摄像机对拍摄立体图像第10-12页
     ·用深度摄像机拍摄立体图像第12-13页
     ·通过平面图像生成立体图像第13页
   ·立体图像压缩技术第13-15页
     ·基于视差和深度的立体编码第14-15页
     ·混合分辨率编码第15页
   ·立体显示技术第15-20页
     ·戴眼镜立体显示方式第15-17页
     ·不戴眼镜立体显示方式第17-20页
       ·双视点自由立体显示方式第17-19页
       ·多视点自由立体显示方式第19-20页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第20-22页
第二章 基于人眼立体视觉特性的立体成像效果研究第22-51页
   ·人眼视觉系统(HVS: HUMAN VISUAL SYSTEM)第23-29页
     ·生理立体视觉第23-27页
       ·晶状体调节第23-24页
       ·双眼会聚第24-25页
       ·双眼视差第25-27页
       ·Penam 融像区第27页
     ·心理立体视觉第27-29页
   ·颜色空间变换第29-32页
     ·RGB 颜色空间第29-30页
     ·HSB 颜色空间第30页
     ·YUV 颜色空间第30-31页
     ·RGB 颜色空间和HSB 颜色空间的转换第31-32页
     ·RGB 颜色空间和YUV 颜色空间的转换第32页
   ·立体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第32-34页
     ·平面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第32-33页
     ·立体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第33-34页
   ·基于HVS 的立体成像系统成像效果研究第34-49页
     ·实验方法第34-35页
     ·双视点立体成像系统成像效果研究第35-45页
       ·基于亮度的双视点立体成像系统成像效果研究第35-37页
       ·基于对比度的双视点立体成像系统成像效果研究第37-38页
       ·基于分辨率的双视点立体成像系统成像效果研究第38-41页
       ·基于色度的双视点立体成像系统成像效果研究第41-45页
     ·多视点立体成像系统成像效果研究第45-49页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三章 基于多维采样理论的多视点自由立体图像处理研究第51-93页
   ·基于棱柱镜的LCD 自由立体显示器原理及特点第51-58页
     ·基于棱柱镜的LCD 自由立体显示器原理第51-56页
     ·基于棱柱镜的LCD 自由立体显示器特点第56-58页
   ·多视点自由立体图像合成流程第58-59页
   ·基于二维采样理论消除频域混叠的滤波处理第59-68页
     ·多维采样理论基本概念第60-63页
       ·点阵第60-62页
       ·子点阵和点阵的陪集第62页
       ·点阵的反商第62页
       ·陪集理论第62-63页
     ·多维采样第63-65页
       ·在点阵上的采样第63-64页
       ·在陪集的并集上的采样第64-65页
     ·重建第65-66页
     ·采样结构变换第66-68页
   ·子采样模型构建第68-73页
   ·二维抗混叠数字滤波器设计第73-92页
     ·多维数字滤波器设计第73-81页
       ·窗函数设计法第75-77页
       ·频率抽样设计法第77-79页
       ·麦克莱兰变换法设计第79-81页
     ·符合子采样模型的二维抗混叠数字滤波器设计第81-92页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第四章 多视点自由立体图像合成算法研究第93-117页
   ·立体图像的几何模型第93-106页
     ·单视图几何第93-99页
       ·有限摄像机模型第94-97页
       ·无穷远摄像机第97-99页
     ·两视图几何第99-106页
       ·对极几何第99-102页
       ·基本矩阵第102页
       ·基本矩阵的性质第102-103页
       ·计算基本矩阵第103-106页
   ·多视点立体图像合成算法第106-116页
     ·现有高质量的多视点立体图像合成算法第107-108页
     ·所提出的高效率多视点立体图像合成算法第108-116页
       ·AIV 合成算法第108-111页
       ·梯度合成算法第111-113页
       ·SSPL 合成算法第113-116页
   ·本章小结第116-117页
第五章 多视点静止自由立体图像的压缩方案研究第117-155页
   ·基于H.264 的多视点静止自由立体图像压缩方案第118-122页
     ·H.264 的技术特点第118-119页
       ·先进的运动估计和运动补偿技术第118页
       ·帧内预测第118-119页
       ·转换编码第119页
       ·熵编码第119页
       ·去块效应滤波器第119页
     ·基于H.264 的静止自由立体图像压缩方案第119页
     ·实验结果分析第119-122页
   ·多视点静止自由立体图像统计特性分析第122-129页
   ·精细可伸缩视频编码技术概述第129-136页
     ·精细可伸缩视频编码背景第130-131页
     ·精细可伸缩视频编码基本原理第131页
     ·精细可伸缩视频编码的编、解码器结构第131-132页
     ·位平面编码技术第132-136页
       ·RUN-EOP 编码第133-135页
       ·色差信号分量的位平面数第135-136页
   ·可伸缩的多视点静止自由立体图像压缩方案第136-153页
     ·可伸缩多视点静止自由立体图像压缩基本原理第137-138页
     ·编、解码器结构第138页
     ·增强层位平面编码重组方案第138-152页
       ·中间视图基本层量化步长(Qp: Quant Step size)选取第139-145页
       ·图像质量优先的增强层位平面编码重组方案第145-149页
       ·立体效果优先的增强层位平面编码重组方案第149-152页
     ·色度可替换的可伸缩多视点静止自由立体图像压缩方案第152-153页
   ·本章小结第153-155页
第六章 结束语第155-157页
参考文献第157-165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65-167页
致谢第167页

论文共1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殷墟黄组卜辞断代研究
下一篇:农地使用权制度变迁与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