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4页 |
第一章 资产证券化概述 | 第14-19页 |
·资产证券化的概念、特征及意义 | 第14-17页 |
·资产证券化的概念 | 第14-15页 |
·资产证券化的特征 | 第15-16页 |
·资产证券化的意义 | 第16-17页 |
·资产证券化的一般流程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特殊目的载体的基本理论 | 第19-27页 |
·特殊目的载体的法律性质 | 第19-21页 |
·SPV必须是独立的法律主体 | 第19-20页 |
·SPV是依特别法设立的“空壳”机构 | 第20页 |
·SPV是非银行的金融机构 | 第20-21页 |
·特殊目的载体的作用 | 第21-22页 |
·SPV起到融资中介的作用 | 第21页 |
·SPV能为投资者起到破产风险隔离的作用 | 第21页 |
·SPV是资产证券化发起人表外融资的工具 | 第21-22页 |
·特殊目的载体在资产证券化中涉及的法律关系 | 第22-24页 |
·SPV与发起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 第22页 |
·SPV与投资者之间的法律关系 | 第22页 |
·SPV与证券商的法律关系 | 第22-23页 |
·SPV与服务商和委托管理人的法律关系 | 第23页 |
·SPV与信用提升机构的法律关系 | 第23页 |
·SPV与其他中介机构的法律关系 | 第23-24页 |
·特殊目的载体与破产风险隔离 | 第24-27页 |
·SPV与发起人的破产风险隔离 | 第24页 |
·SPV与其自身的破产风险隔离 | 第24-26页 |
·SPV与服务机构的破产风险隔离 | 第26页 |
·SPV与原始债务人的破产风险隔离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特殊目的载体的法律组织形式 | 第27-35页 |
·信托型特殊目的载体 | 第27-29页 |
·运用于特殊目的载体的信托原理 | 第27-28页 |
·特殊目的信托的种类 | 第28页 |
·特殊目的信托的法律规制 | 第28-29页 |
·公司型特殊目的载体 | 第29-33页 |
·运用于特殊目的载体的公司法原理 | 第29-30页 |
·特殊目的公司的优缺点 | 第30-31页 |
·特殊目的公司与一般公司的不同 | 第31-33页 |
·有限合伙型SPV | 第33-35页 |
·运用于特殊目的载体的合伙法原理 | 第33页 |
·有限合伙型SPV的法律要求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在我国设立特殊目的载体的法律障碍 | 第35-42页 |
·设立信托型特殊目的载体的法律障碍 | 第35-38页 |
·信托受益证书不是一种受到我国法律充分认可的有价证券 | 第36-37页 |
·信托受益权证书的发行和流通障碍 | 第37页 |
·信托财产转移的产权变更与登记问题 | 第37页 |
·信托的税收问题 | 第37-38页 |
·设立公司型特殊目的载体的法律障碍 | 第38-41页 |
·《公司法》 | 第38-39页 |
·《证券法》 | 第39页 |
·《担保法》 | 第39-40页 |
·《民法》 | 第40页 |
·《税法》 | 第40-41页 |
·设立有限合伙型特殊目的载体的法律障碍 | 第41-42页 |
第五章 我国特殊目的载体制度的本土化移植 | 第42-49页 |
·我国特殊目的载体的现实选择 | 第42-45页 |
·我国试点期间对特殊目的载体的规定 | 第42-44页 |
·我国试点期间暴露出的问题 | 第44-45页 |
·对我国特殊目的载体制度的立法建议 | 第45-49页 |
结语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