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符号说明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9页 |
·作物秸秆的产生和利用现状 | 第10-16页 |
·世界作物秸秆资源量 | 第10-12页 |
·秸秆的主要成分 | 第12-13页 |
·我国作物秸秆利用现状 | 第13-15页 |
·我国秸秆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厌氧消化技术概述 | 第16-24页 |
·厌氧消化技术的特点 | 第16-17页 |
·秸秆厌氧消化产气技术 | 第17-19页 |
·厌氧消化的反应机理 | 第19-22页 |
·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 | 第22-24页 |
·作物秸秆厌氧消化技术研究现状 | 第24-27页 |
·优化底物组成 | 第24-25页 |
·对底物进行预处理 | 第25-26页 |
·有机负荷量对厌氧消化的影响 | 第26页 |
·接种量对厌氧消化的影响 | 第26页 |
·有机固体废物厌氧消化处理工艺 | 第26-27页 |
·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第二章 实验设计及分析方法 | 第29-41页 |
·材料和仪器 | 第29-31页 |
·实验原料 | 第29-31页 |
·实验设备 | 第31页 |
·实验装置 | 第31-33页 |
·实验方案 | 第33-35页 |
·实验参数的确定 | 第35-37页 |
·加料量 | 第35页 |
·接种量 | 第35-36页 |
·调节C/N比 | 第36-37页 |
·温度、pH值和消化时间 | 第37页 |
·实验步骤和分析方法 | 第37-39页 |
·厌氧消化实验步骤 | 第37-38页 |
·气相色谱分析方法 | 第38-39页 |
·实验运行与维护 | 第39-41页 |
第三章 麦秸中温厌氧消化实验研究 | 第41-60页 |
·未处理麦秸的厌氧消化实验 | 第41-43页 |
·日产气量和累积产气量的变化 | 第41-42页 |
·产气时间和单位产气量分析 | 第42-43页 |
·经P.Florida生物预处理麦秸的厌氧消化实验 | 第43-48页 |
·日产气量和累积产气量的变化 | 第43-48页 |
·产气时间和单位产气量分析 | 第48页 |
·经NaOH化学预处理麦秸的厌氧消化实验 | 第48-55页 |
·日产气量和累积产气量的变化 | 第48-54页 |
·产气时间和单位产气量分析 | 第54-55页 |
·生物气成分分析 | 第55-56页 |
·经生物和化学预处理麦秸厌氧消化性能的分析比较 | 第56-57页 |
·N、P、K及有机质含量的分析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四章 稻草中温厌氧消化实验研究 | 第60-75页 |
·未处理稻草的厌氧消化实验 | 第60-62页 |
·日产气量和累积产气量的变化 | 第60-61页 |
·产气时间和单位产气量分析 | 第61-62页 |
·经P.Florida生物预处理稻草的厌氧消化实验 | 第62-67页 |
·日产气量和累积产气量的变化 | 第62-66页 |
·产气时间和单位产气量分析 | 第66-67页 |
·经NaOH化学预处理稻草的厌氧消化实验 | 第67-72页 |
·日产气量和累积产气量的变化 | 第67-70页 |
·产气时间和单位产气量分析 | 第70-72页 |
·经生物和化学预处理稻草的厌氧消化性能的分析比较 | 第72页 |
·N、P、K及有机质含量的分析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 第75-78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建议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申请的专利和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