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研究背景与动机 | 第8-9页 |
·与游憩相关的几个名词定义 | 第9-1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文献归纳法 | 第12页 |
·问卷和访问调查法 | 第12页 |
·行为观察法 | 第12-13页 |
·比较法 | 第13页 |
·实证法 | 第13页 |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3-14页 |
2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 第14-25页 |
·国外游憩研究 | 第14-15页 |
·我国的游憩系统空间结构的演变和发展 | 第15-16页 |
·城市公园的发展 | 第16-21页 |
·环境-行为相关理论研究 | 第21-25页 |
·感觉、知觉与认知心理学 | 第22页 |
·环境知觉 | 第22-25页 |
3 以海淀公园为例的公园游憩行为研究 | 第25-94页 |
·海淀公园背景概述 | 第25-30页 |
·外部条件的调查 | 第25-26页 |
·规划设计设想 | 第26-30页 |
·游人状况调查与分析 | 第30-42页 |
·时间 | 第31-35页 |
·游人的结构性年龄分层现象 | 第35-37页 |
·游人行程状况调查 | 第37-39页 |
·游憩动机 | 第39-42页 |
·根据游憩者类型进行的调查 | 第42-64页 |
·家庭出游 | 第42-52页 |
·中老年群体 | 第52-58页 |
·情侣 | 第58-61页 |
·一群年轻人 | 第61-62页 |
·学生群体和业余摄影爱好者 | 第62-64页 |
·行为、场所与环境 | 第64-82页 |
·行为 | 第64-72页 |
·场所 | 第72-82页 |
·活动与场地 | 第82-94页 |
·小型公园活动——以割稻活动为例 | 第82-86页 |
·大型公园活动——以2006“五一”迷笛音乐节为例 | 第86-94页 |
4 其他城市公园比较分析 | 第94-109页 |
·若干北京城市公园简要介绍 | 第94-100页 |
·香山公园为代表的皇家园林风格的城市公园 | 第94-95页 |
·北京植物园为代表的专类城市公园 | 第95-97页 |
·双秀公园为代表的区域性或社区型城市公园 | 第97-100页 |
·同类城市公园游憩行为的比较分析 | 第100-106页 |
·以香山公园为代表的皇家园林,休闲同时给人丰富的文化体验 | 第100-101页 |
·北京植物园和动物园都以其专类内容和园林外貌吸引大量的城市居民 | 第101-106页 |
·游憩行为受环境支持,需要环境支持 | 第106-109页 |
结语 | 第109-112页 |
附表 | 第112-116页 |
附图 | 第116-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28页 |
个人简介 | 第128页 |
论文集工作成果 | 第128-129页 |
导师简介 | 第129-130页 |
致谢 | 第130-131页 |
博硕士学位论文同意发表声明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