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南段有色及贵金属矿床成矿谱系研究与资源定量评价
第一章 绪论 | 第1-17页 |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 第8-13页 |
·矿产资源预测与评价研究概况 | 第8-11页 |
·成矿谱系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目的任务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与技术方法 | 第14-15页 |
·主要完成工作量 | 第15页 |
·主要成果认识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 第17-29页 |
·区域地层 | 第17-21页 |
·元古界 | 第17-18页 |
·下古生界 | 第18页 |
·上古生界 | 第18-20页 |
·中生界 | 第20页 |
·新生界 | 第20-21页 |
·区域岩浆岩 | 第21-22页 |
·区域构造 | 第22-24页 |
·区域矿产 | 第24-29页 |
·扬子成矿区(Ⅰ) | 第24-26页 |
·松潘-甘孜成矿区(中甸成矿区)(Ⅱ) | 第26页 |
·昌都-兰坪-思茅成矿区(Ⅲ) | 第26-27页 |
·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成矿区(Ⅳ) | 第27-29页 |
第三章 三江南段有色及贵金属矿床成矿谱系 | 第29-70页 |
·矿床类型及成矿多样性分析 | 第29-44页 |
·矿产种类和矿产分布多样性 | 第29-33页 |
·成矿时代的多样性 | 第33-37页 |
·成因类型的多样性 | 第37-39页 |
·典型矿床 | 第39-44页 |
·矿床系列与成矿谱系厘定 | 第44-61页 |
·矿床成矿系列 | 第45-53页 |
·成矿谱系厘定 | 第53-61页 |
·成矿谱系的控制因素分析 | 第61-70页 |
·大地构造演化与成矿谱系 | 第61-63页 |
·构造特征与成矿谱系 | 第63-64页 |
·火山岩与成矿谱系 | 第64-65页 |
·侵入岩与成矿谱系 | 第65-67页 |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谱系 | 第67-70页 |
第四章 三江南段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矿床成矿谱系 | 第70-114页 |
·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特征 | 第70-82页 |
·空间分布及产出特征 | 第70-71页 |
·岩石学及岩石化学特征 | 第71-82页 |
·喜山期富碱斑岩成矿多样性分析 | 第82-85页 |
·成矿岩石类型的多样性 | 第82-83页 |
·矿产空间分布的多样性 | 第83-85页 |
·矿床成因的多样性 | 第85页 |
·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成矿谱系 | 第85-107页 |
·成矿时间谱系 | 第85-94页 |
·成矿空间谱系 | 第94-100页 |
·成因谱系 | 第100-107页 |
·成矿谱系控制因素分析 | 第107-114页 |
·构造演化与成矿谱系 | 第107-108页 |
·构造特征与成矿谱系 | 第108-109页 |
·地质复杂度与成矿谱系 | 第109-111页 |
·地质变异度与成矿谱系 | 第111-114页 |
第五章 矿产资源定量评价 | 第114-130页 |
·“5P”定量成矿预测基本原理 | 第114-115页 |
·矿产资源定量评价 | 第115-130页 |
·成矿可能地段圈定与评价 | 第115-118页 |
·找矿可行地段圈定与评价 | 第118-120页 |
·找矿有利地段圈定与评价 | 第120-124页 |
·矿产资源体潜在地段圈定与评价 | 第124-127页 |
·矿体远景地段圈定与评价 | 第127-130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30-134页 |
致谢 | 第134-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39页 |
作者简介 | 第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