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第四纪地层与新构造活动的研究
| 1. 前言 | 第1-18页 |
|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选题依据 | 第11-12页 |
| ·研究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 第12-14页 |
| ·地理位置及面积 | 第12页 |
| ·自然环境 | 第12-13页 |
| ·气候 | 第13-14页 |
| ·土壤 | 第14页 |
| ·研究历史及本文研究思路 | 第14-17页 |
| ·工作量统计 | 第17-18页 |
| 2. 青岛市区域地质概况 | 第18-23页 |
| ·地层 | 第18-20页 |
| ·区域岩层及其分布 | 第18-19页 |
| ·第四系成因类型 | 第19-20页 |
| ·构造 | 第20-23页 |
| ·地质构造格局 | 第20-21页 |
| ·新构造活动与地震 | 第21-23页 |
| 3. 第四纪地层 | 第23-41页 |
| ·青岛市第四纪地层分布特征 | 第23页 |
| ·研究区的第四系钻孔及自然剖面 | 第23-34页 |
| ·钻孔分布及ZK1描述 | 第25-27页 |
| ·ZK2描述 | 第27-29页 |
| ·ZK3的描述 | 第29-31页 |
| ·ZK4描述 | 第31-33页 |
| ·钻孔地层对比 | 第33-34页 |
| ·研究区内的第四纪地层自然剖面 | 第34-38页 |
| ·江家土寨河漫滩剖面 | 第34-35页 |
| ·西台村冲沟内第一级阶地和第二级阶地剖面 | 第35-37页 |
| ·庙河沟内洪积物剖面 | 第37-38页 |
| ·青岛市地区第四纪地层划分及层序 | 第38-41页 |
| ·第四纪地层划分的主要依据 | 第38-39页 |
| ·青岛地区第四纪地层层序 | 第39-41页 |
| 4. 新构造运动 | 第41-56页 |
| ·研究区内断裂构造 | 第41页 |
| ·沧口断裂(F1) | 第41-48页 |
| ·地貌特点 | 第42页 |
| ·地质构造证据 | 第42-48页 |
| ·劈石口断裂 | 第48-50页 |
| ·地貌特点 | 第49页 |
| ·地质构造证据 | 第49-50页 |
| ·王哥庄断裂 | 第50-52页 |
| ·地貌特点 | 第51页 |
| ·地质构造证据 | 第51-52页 |
| ·青岛山断裂 | 第52-53页 |
| ·地貌特点 | 第52页 |
| ·地质构造证据 | 第52-53页 |
| ·马山—王哥庄断裂 | 第53-56页 |
| ·地貌特点 | 第53-54页 |
| ·地质构造证据 | 第54-56页 |
| 5. 结论与讨论 | 第56-61页 |
| ·结论 | 第56-60页 |
| ·沧口断裂 | 第56-57页 |
| ·劈石口断裂 | 第57-58页 |
| ·王哥庄断裂 | 第58页 |
| ·青岛山断裂 | 第58-59页 |
| ·马山一王哥庄断裂 | 第59-60页 |
| ·研究区第四纪地层层序 | 第60页 |
| ·问题讨论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