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1页 |
第一章 纳米二氧化钛、沸石组装体系综述 | 第11-26页 |
一 纳米二氧化钛概述 | 第11-21页 |
·有机污染物的危害 | 第11页 |
·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性能 | 第11-14页 |
·TiO_2 光催化剂降解有机物的机理 | 第12-14页 |
·TiO_2 的结构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及高活性化 | 第14-16页 |
·晶体结构的影响 | 第14-16页 |
·提高 TiO_2 光催化效率的方法 | 第16-18页 |
·添加适当的有机染料敏化剂 | 第16页 |
·掺杂一些过渡元素金属 | 第16页 |
·表面用贵重金属或贵金属氧化物修饰 | 第16页 |
·将纳米二氧化钛组装到多孔固体中 | 第16-17页 |
·复合半导体 | 第17页 |
·表面螯合及衍生作用 | 第17页 |
·量子化 TiO_2 粒子(Q-TiO_2) | 第17-18页 |
·当前TiO_2 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第18-19页 |
·硫酸法 | 第18页 |
·TiO_2 粉末料浆法 | 第18页 |
·液相沉积法(LPD) | 第18-19页 |
·溶胶-凝胶法(Sol-Gel) | 第19页 |
·热溶剂法 | 第19页 |
·当前制备纳米TiO_2复合物的载体 | 第19-21页 |
·玻璃和玻璃纤维网等负载 | 第19页 |
·金属类负载 | 第19-20页 |
·陶瓷类负载 | 第20页 |
·阳离子交换剂类负载 | 第20页 |
·高分子聚合物负载 | 第20页 |
·其他 | 第20-21页 |
·目前的问题及今后的方向 | 第21页 |
二 沸石组装体系简介 | 第21-26页 |
第二章 实验及测试方法 | 第26-29页 |
·准备过程 | 第26页 |
·原料、试剂与仪器 | 第26页 |
·实验仪器 | 第26页 |
·实验部分 | 第26-27页 |
·柱撑试验 | 第26-27页 |
·离子交换实验 | 第27页 |
·表征技术 | 第27-29页 |
·化学成份分析 | 第27页 |
·X 射线衍射分析 | 第27-28页 |
·差热分析 | 第28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28页 |
·阳离子交换量分析(NH_4~+分析法) | 第28页 |
·比表面及PSD(Pore Size Distribution)分析 | 第28页 |
·扫描电镜分析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纳米二氧化钛/4A 沸石组装体系的制备及表征 | 第29-36页 |
·4A 沸石的柱撑实验结果 | 第29-31页 |
·4A 沸石的离子交换实验结果 | 第31-36页 |
·依据原理 | 第31页 |
·组装体系的制备与表征过程 | 第31-36页 |
第四章 纳米二氧化钛/ZSM-5沸石组装体系的制备及表征 | 第36-40页 |
·ZSM-5 沸石的耐酸性 | 第36页 |
·纳米二氧化钛/ZSM-5 沸石组装体系的制备 | 第36-40页 |
第五章 纳米二氧化钛/天然沸石组装体系的制备及表征 | 第40-57页 |
·天然沸石的表征 | 第40-42页 |
·XPS 表征 | 第40-41页 |
·天然沸石的耐酸性 | 第41-42页 |
·草酸钛钾的离子交换实验 | 第42-44页 |
·TiCl_4为钛源的实验结果 | 第44-48页 |
·组装体系的表征 | 第48-57页 |
·样品的XRD 分析 | 第48页 |
·样品的IR 分析 | 第48-49页 |
·样品的XPS 分析 | 第49-51页 |
·样品的比表面和PSD 分析 | 第51-52页 |
·样品的差热分析 | 第52-53页 |
·样品的扫描电镜分析 | 第53-55页 |
·样品的阳离子交换容量分析 | 第55-57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