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 第1页 |
一、公诉证据标准的内涵 | 第10-15页 |
(一) 名称之争 | 第10-11页 |
(二) 公诉证据标准的内涵 | 第11-13页 |
1. 公诉证据标准是依据控诉证据认定控诉事实应当达到的程度的要求 | 第11-12页 |
2. 公诉证据标准具有主观性 | 第12页 |
3. 公诉证据标准具有相对性 | 第12页 |
4. 公诉证据标准具有行业性 | 第12-13页 |
5. 公诉证据标准以适用刑事普通程序的案件并得出肯定性结论为参照 | 第13页 |
6. 公诉证据标准只是提起公诉的必要要件,而不是充分要件 | 第13页 |
(三) 公诉证据标准与起诉条件 | 第13-14页 |
(四) 公诉证据标准与对公诉的审查标准 | 第14-15页 |
二、公诉证据标准的正当性基础 | 第15-23页 |
(一) 一个不得不回答的问题:存在公诉证据标准吗? | 第15-17页 |
(二) 公诉证据标准的功能 | 第17-18页 |
1. 保障人权功能 | 第17页 |
2. 统一公诉功能 | 第17-18页 |
3. 控权功能 | 第18页 |
4. 引导侦查功能 | 第18页 |
(三) 设定公诉证据标准的正当性基础 | 第18-23页 |
1. 公诉证据标准的理论渊源——公诉权论 | 第18-19页 |
2. 公诉证据标准的规范基础——检察官的客观义务 | 第19-21页 |
3. 公诉证据标准的价值追求——人权保障 | 第21-22页 |
4. 公诉证据标准的经济指标——诉讼效益 | 第22页 |
5. 公诉证据标准的制约因素——诉讼构造与法律文化 | 第22-23页 |
三、公诉证据标准与证明标准的关系 | 第23-30页 |
(一) 研究前提:证明及证明标准的科学界定 | 第23-26页 |
(二) 公诉证据标准与证明标准的区别 | 第26-27页 |
1. 在诉讼中的意义不同 | 第26页 |
2. 判断主体不同 | 第26页 |
3. 据以认定是否达到标准的证据范围有所不同 | 第26页 |
4. 审查证据的方式不同 | 第26-27页 |
(三) 公诉证据标准与证明标准的联系 | 第27-30页 |
1. 公诉证据标准所要解决的事实对象必然涵盖证明标准所要解决的证明对象 | 第27页 |
2. 两种标准的判断主体和承担主体有交叉 | 第27-28页 |
3. 公诉证据标准在庭审中转化为证明标准 | 第28页 |
4. 两者都要求形成心证,在确信的程度上并无差别 | 第28-29页 |
5. 证明标准对公诉证据标准具有导向作用 | 第29-30页 |
四、西方主要国家公诉证据标准的考察 | 第30-40页 |
(一) 英、美、法、德、日等国公诉证据标准的考察 | 第30-37页 |
(二) 初步结论 | 第37-40页 |
五、我国公诉证据标准的运行状况及学者关于公诉证据标准的争议 | 第40-49页 |
(一) 我国公诉证据标准的运行状况 | 第40-42页 |
(二) 关于公诉证据标准的争议及其评价 | 第42-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