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Summary | 第5-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1.研究意义 | 第12-16页 |
·土壤微生物 | 第12-13页 |
·土壤真菌及土壤真菌区系 | 第13-14页 |
·苜蓿根腐病的研究 | 第14-15页 |
·研究非致病性镰刀菌对镰刀菌根腐病生防作用的必要性 | 第15-16页 |
2.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土壤真菌区系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苜蓿根和根颈腐烂病病原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镰刀菌用于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甘肃省干旱灌区苜蓿地土壤真菌区系研究 | 第20-3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1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0页 |
·土样的采集 | 第20页 |
·真菌的分离与计数 | 第20-21页 |
·土壤真菌的鉴定 | 第21页 |
2.结果与分析 | 第21-28页 |
·苜蓿地土壤真菌的分离情况 | 第21页 |
·土壤真菌的季节变化 | 第21-28页 |
·土壤真菌数量的季节变化 | 第21页 |
·土壤真菌区系结构的季节变化 | 第21-28页 |
·苜蓿地土壤真菌主要类群特征 | 第28页 |
3.讨论 | 第28-30页 |
第三章 甘肃省干旱灌区苜蓿地土壤镰刀菌种群研究 | 第30-39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30页 |
·镰刀菌的培养 | 第30页 |
·镰刀菌的鉴定 | 第30页 |
2.结果与分析 | 第30-38页 |
·土壤镰刀菌的种群结构 | 第30页 |
·土壤镰刀菌的季节变化 | 第30-35页 |
·土壤镰刀菌的数量变化 | 第30-33页 |
·镰刀菌种群结构的季节变化 | 第33-35页 |
·镰刀菌主要种的特征 | 第35-38页 |
3.讨论 | 第38-39页 |
第三章 镰刀菌的致病性测定 | 第39-44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材料 | 第39页 |
·菌株 | 第39页 |
·品种 | 第39页 |
·方法 | 第39-40页 |
·平皿法进行苜蓿致病性的测定 | 第39页 |
·分级标准 | 第39-40页 |
·致病性强弱划分标准 | 第40页 |
2.结果与分析 | 第40-42页 |
·茄病镰孢的致病性测定 | 第40-41页 |
·尖孢镰孢的致病性测定 | 第41页 |
·砖红镰孢的致病性测定 | 第41-42页 |
·木贼镰孢的致病性测定 | 第42页 |
·其他镰刀菌的致病性测定 | 第42页 |
3.讨论 | 第42-44页 |
第四章 不同品种上镰刀菌的致病性测定 | 第44-50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44页 |
·材料 | 第44页 |
·菌株 | 第44页 |
·品种 | 第44页 |
·方法 | 第44页 |
2.结果与分析 | 第44-49页 |
3.结论 | 第49-50页 |
第四章 有促生作用的镰刀菌的筛选 | 第50-56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50页 |
·材料 | 第50页 |
·菌株 | 第50页 |
·品种 | 第50页 |
·方法 | 第50页 |
2.结果与分析 | 第50-55页 |
·在品种德宝上的促生作用 | 第50-51页 |
·不同品种上的筛选结果 | 第51-55页 |
·不同菌株处理下各品种的胚根长度 | 第51-52页 |
·不同菌株处理下各品种的幼苗鲜重 | 第52-55页 |
3.讨论 | 第55-56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56-59页 |
1.结论 | 第56-58页 |
·苜蓿人工草地土壤真菌种群结构研究 | 第56页 |
·土壤真菌数量的季节变化研究 | 第56页 |
·苜蓿人工草地土壤镰刀菌的种群结构 | 第56页 |
·苜蓿地土壤镰刀菌数量的季节变化分析 | 第56-58页 |
·在品种德宝上进行致病性测定 | 第58页 |
·镰刀菌的不同品种上的致病性测定 | 第58页 |
·对胚根有促生作用的镰刀菌的筛选 | 第58页 |
2.讨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导师简介 | 第65-66页 |
个人简介 | 第66-68页 |
图版 | 第68-78页 |
图版1 腐质霉属(Humicola.spp) | 第68页 |
图版2 链隔孢属(Alternaria.spp) | 第68-69页 |
图版3 细基束梗霉属(Stysanus.spp) | 第69页 |
图版4 翅孢壳属(Emericellopsis.spp) | 第69-70页 |
图版5 葡萄状穗霉属(Stachybotrys.spp) | 第70-71页 |
图版6 茄病镰孢(F.solani) | 第71-72页 |
图版7 尖孢镰孢(F.oxysporum) | 第72-73页 |
图版8 木贼镰孢(F.equiseti) | 第73页 |
图版9 黄色镰孢(F.culmorum) | 第73-74页 |
图版10 砖红镰孢(F.lateritium) | 第74-75页 |
图版11 半裸镰孢(F.semitectum) | 第75-76页 |
图版12 串珠镰孢(F.moniliforme) | 第76-77页 |
图版13 拟丝孢镰孢(F.trichothecioides) | 第77页 |
图版14 接骨木镰孢(F.sambucium) | 第77-78页 |
图版15 平皿法病害分级标准 | 第78页 |
图版16 镰刀菌在PSA和PDA上的培养形状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