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性声明 | 第1-3页 |
|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 第3-4页 |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7页 |
|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土壤湿度变化对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 | 第11-12页 |
| ·土壤湿度变化对气候影响的诊断研究 | 第12-13页 |
| ·有关土壤湿度的观测 | 第13页 |
| ·土壤湿度对气候影响物理机制的认识 | 第13-14页 |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本文的基本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 ·研究步骤 | 第15页 |
| ·论文研究的科学意义、实用价值和创新性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第17-20页 |
| ·资料选取 | 第17页 |
| ·分析方法 | 第17-20页 |
| ·线性倾向估计 | 第17-18页 |
| ·小波分析 | 第18-19页 |
| ·功率谱分析 | 第19页 |
| ·单点相关法 | 第19-20页 |
| 第三章 河套区域土壤湿度基本特征分析 | 第20-48页 |
| ·资料选取 | 第20页 |
| ·河套区域土壤湿度的垂直变化特征 | 第20-22页 |
| ·河套区域土壤湿度的水平分布特征 | 第22-23页 |
| ·河套各区域土壤湿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季节变化 | 第23-24页 |
| ·河套区域土壤湿度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 第24-28页 |
| ·河套区域土壤湿度变化趋势分析 | 第25页 |
| ·河套区域土壤湿度年际变化分析 | 第25-28页 |
| ·中南部区 | 第26页 |
| ·东南部区 | 第26-27页 |
| ·各区不同时段年际变化 | 第27-28页 |
| ·河套区域土壤湿度的年代际变化 | 第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 第三章图 | 第30-48页 |
| 第四章 土壤湿度旱、涝年气候因子合成分析 | 第48-69页 |
| ·单站表层土壤湿度变化与气候因子相关关系的分析 | 第48-49页 |
| ·气侯因子的选取 | 第48页 |
| ·土壤湿度、蒸发、降水、大气相对湿度 | 第48-49页 |
| ·旱涝年河套区域土壤湿度与气候因子的合成分析 | 第49-50页 |
| ·河套中南部土壤湿度变化是中国北方气候变化的一个敏感信号 | 第50-51页 |
| ·旱涝年大气环流状况合成分析 | 第51-53页 |
| ·旱涝年年平均大气环流合成分析 | 第51-52页 |
| ·旱涝年各时段大气环流合成分析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 第四章图 | 第55-69页 |
| 第五章 河套中南部土壤湿度与大气环流的相关分析 | 第69-99页 |
| ·土壤湿度与大气环流的相关分析 | 第69-73页 |
| ·年平均土壤湿度与大气环流的相关分析 | 第69-70页 |
| ·土壤湿度与大气的相互作用分析 | 第70-71页 |
| ·11-18旬 | 第70页 |
| ·19-24旬 | 第70-71页 |
| ·土壤湿度与高度场的滞后相关分析 | 第71-73页 |
| ·逐旬土壤湿度与高度场的滞后相关分析 | 第71页 |
| ·各时段土壤湿度与高度场的滞后相关分析 | 第71-73页 |
| ·土壤湿度与降水场的相关分析 | 第73-75页 |
| ·同期相关分析 | 第73-74页 |
| ·滞后相关分析 | 第74-75页 |
| ·土壤湿度与气温场的相关分析 | 第75-76页 |
| ·同期相关分析 | 第75页 |
| ·滞后相关分析 | 第75-76页 |
| ·土壤湿度与南海季风的相关分析 | 第76-77页 |
| ·土壤湿度对短期气候影响的机理分析 | 第77-80页 |
| ·有关结论在短期气候预测中的应用 | 第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 第五章图 | 第82-99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 | 第99-102页 |
|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99页 |
| ·主要结论 | 第99-101页 |
| ·存在的不足及未来工作展望 | 第101-10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2-105页 |
| 论文发表 | 第105-106页 |
| 致谢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