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前言 | 第7-20页 |
·财政透明度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第7-9页 |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9-13页 |
·WTO的透明度原则 | 第9-10页 |
·Kopits和Craig的定义 | 第10-12页 |
·中国学者关于财政透明度的定义 | 第12页 |
·本文对于财政透明度的界定 | 第12-13页 |
·财政透明度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国外关于财政透明度的研究 | 第13-15页 |
·国内关于财政透明度的研究 | 第15-18页 |
·财政透明度研究综述 | 第18页 |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2 财政透明度的理论基础与重要意义 | 第20-32页 |
·财政透明度的理论基础 | 第20-27页 |
·知情权与财政透明度 | 第20-21页 |
·宪政经济学与财政透明度 | 第21-22页 |
·公共财政与财政透明度 | 第22-24页 |
·WTO透明度原则与财政透明度 | 第24-25页 |
·委托代理理论与财政透明度 | 第25-27页 |
·提高财政透明度的重要意义 | 第27-32页 |
·从市场经济角度看 | 第28-30页 |
·从政府及其财政活动角度看 | 第30-31页 |
·从社会公众角度看 | 第31-32页 |
3 财政透明度的相关理论分析 | 第32-45页 |
·财政不透明的诱因 | 第32-33页 |
·财政透明度的动力机制 | 第33-36页 |
·引力模型 | 第33-34页 |
·压力模型 | 第34页 |
·推力模型 | 第34-35页 |
·耦合模型 | 第35-36页 |
·财政透明度如何决定:财政信息的需求和供给分析 | 第36-45页 |
·财政信息的公共品属性 | 第36-37页 |
·财政信息的需求 | 第37-39页 |
·财政信息的供给 | 第39-40页 |
·财政透明度如何决定: 传统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求解法 | 第40-42页 |
·一致同意的悖论:财政信息控制和财政信息公开的逻辑意蕴 | 第42-44页 |
·财政透明度的限制:财政信息供给广义成本分析 | 第44-45页 |
4 如何提高财政透明度: 根据IMF的《守则》和《手册》 | 第45-49页 |
·政府应当首先明确其作用和责任 | 第45-46页 |
·政府应当向公众提供全面的财政信息 | 第46-47页 |
·政府应当适当公开其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并向公众提供预算报告 | 第47-48页 |
·政府应当保证政府报告中财政数据的真实性 | 第48-49页 |
5 提高财政透明度:基于中国实情的思考 | 第49-57页 |
·中国财政透明度的现状与问题 | 第49-53页 |
·中国财政透明度的现状和差距 | 第49-51页 |
·中国财政透明度所存在的问题 | 第51-53页 |
·提高中国财政透明度的对策建议 | 第53-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注释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62-63页 |
后记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