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分析

摘要第1页
Abstract第3-6页
导论第6-13页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目的第6-9页
   ·选题的意义第9-10页
   ·关于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文献的概述第10-12页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2-13页
第一章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概述第13-23页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形成第13-14页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第14-19页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措施第14-16页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现状第16-19页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功能的演进第19-23页
第二章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的现状分析第23-36页
   ·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的界定及其衡量指标第23-26页
     ·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定义第23-24页
     ·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的衡量指标第24-26页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实证分析第26-33页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现状第26-27页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定义性指标分析第27-30页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常态性指标分析第30-33页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市场紧度分析第33页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不足的表现第33-36页
第三章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影响因素分析第36-50页
   ·债券产品本身因素分析第36-39页
     ·债券产品设计不完善,无法满足各类市场参与者的交易需求第36-37页
     ·债券品种较为单一,不同产品之间缺乏层次第37-38页
     ·投资者多年来唯一选择—“做多”第38页
     ·缺乏短期债券,不利于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第38-39页
   ·金融机构自身因素分析第39-42页
     ·债券市场参与者自身的因素第39-40页
     ·商业银行对债券市场的认识不够深入,抑制了债券市场功能的发挥第40页
     ·机构投资者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交易员缺乏必要的交易动机第40-41页
     ·商业银行对债券的偏好致使债券市场上的现券供不应求第41-42页
   ·债券交易方面因素分析第42-44页
     ·交易成本的影响第42页
     ·债券交割与结算手段相对落后,无法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持和保障第42-43页
     ·回购交易占用了大量的债券资源,进一步降低了可供交易的现券存量第43-44页
     ·缺乏“做空”机制第44页
   ·金融市场的制度性因素分析第44-48页
     ·组织管理机构政出多门,债券市场缺乏政策的合力支持第44-45页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做市商制度建设仍很滞后第45-46页
     ·金融机构实行不恰当的会计制度导致债券市场普遍“买涨不卖跌”第46-47页
     ·不合理的税收制度,使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者的交易成本偏高第47-48页
   ·债券市场因素分析第48-50页
     ·交易成员获得债券方式不同,失衡的需求状况抑制了市场流动性第48页
     ·利率多次下调带来再投资风险,降低了售券积极性第48-49页
     ·债券托管体制不健全,增加了市场运作成本第49页
     ·债券市场被人为分割,缺乏有效的市场均衡机制第49-50页
第四章 提高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的政策建议第50-68页
   ·加快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步伐第50-56页
     ·加大对银行间债券市场技术升级改造的力度第50-52页
     ·进一步活跃商业银行柜台交易,拓宽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第52-54页
     ·不断完善债券托管体系第54页
     ·进一步扩大债券市场交易主体第54-55页
     ·继续加强银行间债券市场法规体系建设第55-56页
   ·提高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的政策建议第56-68页
     ·丰富债券交易品种第56-58页
     ·尽快变革债券交易方式第58-60页
     ·联通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市场,建立统一的债券市场第60-61页
     ·积极培育各类市场中介机构第61-64页
     ·适度增发次级债券,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第64-67页
     ·改革债券托管体制,加快统一、高效的债券托管结算系统建设第67-68页
注释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清单第72-73页
后记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中态势估计方法研究
下一篇:知母总皂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