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5页 |
Abstract | 第15-16页 |
1 前言 | 第16-27页 |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7-25页 |
·土地生产潜力研究概况 | 第17-23页 |
·土地生产潜力含义 | 第17-18页 |
·土地生产潜力理论研究概况 | 第18-19页 |
·土地生产潜力计算方法概况 | 第19-23页 |
·人口承载力研究概况 | 第23-25页 |
·人口承载力研究发展历程 | 第23-25页 |
·我国土地承载力研究历程 | 第25页 |
·研究目标、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5-27页 |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25-26页 |
·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7页 |
2 资料来源与黔西县土地资源现状分析 | 第27-35页 |
·资料来源 | 第27-28页 |
·土地、人口数据来源 | 第27页 |
·土壤氮、磷、钾数据来源 | 第27-28页 |
·土地资源现状分析 | 第28-35页 |
·黔西县自然地理状况 | 第28-29页 |
·黔西县社会经济环境 | 第29页 |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 第29-30页 |
·土地资源特点分析 | 第30-34页 |
·黔西县人-地-粮关系变化情况 | 第34-35页 |
3 黔西县土地生产潜力分析 | 第35-61页 |
·光温生产潜力 | 第36-41页 |
·气候生产潜力 | 第41-45页 |
·气候-土壤生产潜力 | 第45-48页 |
·结果分析 | 第48-61页 |
·黔西县各粮食作物3种生产潜力预测结果分析 | 第48-49页 |
·黔西县各乡镇粮食作物生产潜力预测结果分析 | 第49-58页 |
·黔西县各乡镇粮食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利用率、增产潜力分析 | 第58-59页 |
·黔西县各乡镇农作物“三种潜力”衰减程度及原因分析 | 第59-60页 |
·黔西县耕地土壤综合生产潜力产量的分析 | 第60-61页 |
4 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 | 第61-69页 |
·人口预测 | 第62-65页 |
·人口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分析 | 第62-65页 |
·人口发展过程 | 第62-64页 |
·人口发展现状分析 | 第64页 |
·黔西县人口总量预测 | 第64-65页 |
·黔西县耕地面积、农作物总产量及播种面积预测分析 | 第65页 |
·人均粮食需求量预测 | 第65页 |
·黔西县土地人口承载力预测 | 第65-69页 |
·以粮食作物为标准对黔西县土地人口承载力预测结果分析 | 第65-66页 |
·以营养水平为评价标准的土地人口承载力 | 第66-67页 |
·耕地承载量和营养水平承载量对比分析 | 第67-68页 |
·黔西县最大理论人口承载量预测与展望 | 第68-69页 |
5 黔西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及措施 | 第69-70页 |
·保护耕地资源,提高土壤肥力 | 第69页 |
·增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耕地生产率 | 第69-70页 |
·优化产业结构,加速农业商品生产 | 第70页 |
·搞好计划生育工作,提高人口素质 | 第70页 |
·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减少旱涝灾害的威胁 | 第70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70-77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黔西县各农作物生产潜力比较 | 第71页 |
·黔西县各乡镇农作物综合潜力较高 | 第71页 |
·黔西县各乡镇土、水对光温生产潜力的衰减程度较大 | 第71页 |
·黔西县各乡镇耕地气候生产潜力利用率低,增产潜力较大 | 第71页 |
·黔西县耕地土壤综合生产潜力增产幅度较大 | 第71页 |
·土地承载力尚未超载 | 第71-72页 |
·提出了黔西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及措施 | 第72页 |
·讨论 | 第72-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原创性声明 | 第84页 |
使用授权的声明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