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9页 |
中文摘要 | 第9-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3-28页 |
·研究方法 | 第23页 |
·定位试验设计 | 第23-25页 |
·试验材料 | 第23-24页 |
·作物品种 | 第24-25页 |
·长期定位试验的土壤性质 | 第25页 |
·试验基地气候特点 | 第25-26页 |
·采样时期与方法 | 第26-27页 |
·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3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潮土肥力的演变规律 | 第28-3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8-37页 |
·潮土自然供肥能力的变化 | 第28页 |
·长期不施肥土壤供肥能力的变化 | 第28-29页 |
·不均衡施肥土壤养分演变规律 | 第29-31页 |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长期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土壤肥力演变规律 | 第31-37页 |
·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变化 | 第31-33页 |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土壤氮素演变规律 | 第33页 |
1) 长期化肥和有机肥配合施用土壤全氮含量的时间变化 | 第33页 |
·潮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长期有机无机配合施肥条件下磷素的演变 | 第33-36页 |
·潮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长期有机无机配合施肥条件下钾素的演变 | 第36-37页 |
1) 长期有机无机配合施肥潮土耕层土壤全钾演变规律 | 第36页 |
2) 长期有机无机配合施肥潮土耕层土壤速效钾演变规律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39页 |
4 长期不合理施肥条件下潮土土壤肥力衰退与恢复 | 第39-5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9-4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9页 |
·土壤养分比例失衡 | 第41-42页 |
·土壤生产力降低 | 第42页 |
·土壤肥力恢复措施及效果 | 第42-49页 |
·对土壤养分绝对含量过低土壤的恢复效果 | 第42-44页 |
·对长期施氮肥的土壤的恢复效果 | 第44-45页 |
·对长期施氮钾肥的土壤的恢复效果 | 第45-47页 |
·对长期施磷钾肥的土壤的恢复效果 | 第47-48页 |
·土壤对肥料的依赖性和作物的抗肥性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5 潮土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氮素循环与平衡 | 第50-56页 |
·术语 | 第50页 |
·测量方法与计算公式 | 第50-5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1-54页 |
·输入到土壤中的氮素来源与输入量 | 第51-52页 |
·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氮素输出 | 第52-53页 |
·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潮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氮素平衡 | 第53页 |
·氮素的去向 | 第53-54页 |
·氮素在土壤中累积 | 第53页 |
·氮素在土壤中转化 | 第53-54页 |
·氮素在土壤中损失 | 第54页 |
·讨论 | 第54页 |
·小结 | 第54-56页 |
6 潮土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磷素循环与平衡 | 第56-62页 |
·计算方法 | 第56-5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7-61页 |
·土壤中磷素的输入 | 第57页 |
·磷素的利用 | 第57-58页 |
·潮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磷素平衡 | 第58-59页 |
·磷素的去向 | 第59-60页 |
·磷肥施用预警 | 第60-61页 |
·讨论 | 第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7 潮土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钾素循环与平衡 | 第62-67页 |
·分析测试与计算方法 | 第6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2-65页 |
·钾素的来源 | 第62-63页 |
·钾素的利用 | 第63页 |
·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潮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钾素平衡 | 第63页 |
·钾素的去向 | 第63-65页 |
·钾素在土壤中的累积 | 第63-64页 |
·钾素在土壤中的向下迁移和淋失 | 第64-65页 |
·钾肥施用预警 | 第65页 |
·结论 | 第65-67页 |
8 潮土农田生产力及持续利用评价 | 第67-87页 |
·术语 | 第67页 |
·计算公式 | 第67-6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8-84页 |
·小麦玉米的产量变化趋势 | 第69-71页 |
·潮土基础地力产量及其变 | 第69页 |
·养分胁迫条件下小麦产量及其变化 | 第69-70页 |
·养分胁迫条件下玉米产量及其变化 | 第70页 |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下小麦和玉米产量及其变化 | 第70-71页 |
·栽培因子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程度 | 第71-74页 |
·栽培因子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程度 | 第74-76页 |
·潮土土壤生产力可持续性分析 | 第76-84页 |
·氮肥在小麦上的的利用效率分析 | 第76-78页 |
·氮肥在玉米上的利用效率分析 | 第78-79页 |
·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冬小麦的磷素效率分析 | 第79-80页 |
·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夏玉米的磷素效率分析 | 第80页 |
·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冬小麦对钾素利用效率 | 第80-81页 |
·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夏玉米对钾素利用效率 | 第81-83页 |
·环境效应分析 | 第83-84页 |
·小结 | 第84-87页 |
9 结论与创新 | 第87-90页 |
·研究明确了长期不同施肥下潮土养分耗竭规律,提出了养分退化土壤的修复方法 | 第87页 |
·监测土壤养分在土壤垂直向下运移规律及其土壤01sen-P、交换性钾发生淋失的阐值 | 第87页 |
·系统监测、计算了潮土生态系统中氮素循环与土壤中氮素盈亏状况 | 第87-88页 |
·阐明了潮土生态系统中磷素的循环与土壤中磷素盈亏 | 第88页 |
·阐明了潮土生态系统中钾素的循环与土壤中钾素盈亏 | 第88页 |
·分析不同栽培因子对河南潮土上小麦、玉米产量的影响程度 | 第88页 |
·分析小麦、玉米对氮磷钾肥的利用效率 | 第88-90页 |
创新点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9页 |
英文摘要 | 第99-103页 |
附录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