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27页 |
| ·植物性别鉴定意义 | 第9页 |
| ·植物性别鉴定方法及研究现状 | 第9-16页 |
| ·形态鉴别法 | 第9-10页 |
| ·生理指标鉴别法 | 第10-11页 |
| ·化学物质分析鉴别法 | 第11-12页 |
| ·同工酶图谱鉴别法 | 第12-13页 |
| ·染色体组型鉴别法 | 第13页 |
| ·化学药剂处理鉴别法 | 第13-14页 |
| ·核酸技术鉴别法 | 第14-15页 |
| ·蛋白质技术鉴别法 | 第15-16页 |
| ·植物性别鉴定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 ·植物性别表现的特点 | 第16-17页 |
| ·基因决定性别 | 第17页 |
| ·染色体决定性别 | 第17-18页 |
| ·外界条件决定性别 | 第18-19页 |
| ·果树性别研究 | 第19-20页 |
| ·水曲柳概况及研究现状 | 第20-26页 |
| ·水曲柳概况 | 第20-21页 |
| ·水曲柳研究现状 | 第21-26页 |
|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6-27页 |
| 2 形态学差异 | 第27-2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7-28页 |
| ·形态学比较与方差分析 | 第27-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3 水溶性酚类物质分析 | 第29-3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0页 |
| ·水溶性酚类物质含量在生长季节内的变化趋势及方差分析 | 第29-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4 醇溶性酚类物质分析 | 第31-3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1页 |
|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 第31-32页 |
| ·色谱条件 | 第31页 |
| ·检测波长的确定 | 第31页 |
| ·流动相的选择 | 第31页 |
| ·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31页 |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1-32页 |
| ·样品制备 | 第32-33页 |
| ·醇溶性酚类物质提取方法 | 第32-33页 |
| ·精密度分析 | 第33页 |
| ·稳定性试验 | 第33页 |
| ·重复性分析 | 第33页 |
| ·回收率测定 | 第33页 |
| ·数据处理 | 第33-3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4-36页 |
| ·醇溶性酚类物质组分与含量比较 | 第34-35页 |
| ·醇溶性酚类物质含量在生长季节内的变化趋势及方差分析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 5 同工酶活性比较 | 第38-4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8-40页 |
|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测定 | 第38页 |
| ·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 | 第38-39页 |
| ·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 | 第39-4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1页 |
| ·同工酶相对活性在生长季节内的变化趋势 | 第40页 |
| ·雌雄植株叶片SOD相对活性方差及分析 | 第40-41页 |
| ·雌雄植株叶片POD相对活性及方差分析 | 第41页 |
| ·雌雄植株叶片PPO相对活性及方差分析 | 第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 6 化学染色法鉴定性别 | 第43-4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3页 |
| ·甲基红染色法 | 第43页 |
| ·溴麝香草酚蓝法 | 第43页 |
| ·氯化三苯基四氮蓝唑法 | 第4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3-44页 |
| ·甲基红染色法 | 第43页 |
| ·溴麝香草酚蓝法 | 第43-44页 |
| ·氯化三苯基四氮蓝唑法 | 第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结论 | 第45-46页 |
| 讨论 | 第46-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6页 |
| 附录 | 第56-6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独创性声明 | 第68页 |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