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良种登记与计划选配软件的开发及应用
| 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 英文摘要 | 第12-14页 |
| 1 引言 | 第14-24页 |
| ·奶牛登记制度 | 第14-15页 |
| ·奶牛品种登记的概念与意义 | 第14-15页 |
| ·奶牛良种登记的概念与意义 | 第15页 |
| ·奶牛良种登记概况 | 第15-17页 |
| ·国外奶牛良种登记概况 | 第15-17页 |
| ·国内奶牛良种登记概况 | 第17页 |
| ·计算机在畜牧业上的应用 | 第17-18页 |
| ·计算机软件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概况 | 第18-21页 |
| ·计算机在国外奶牛生产中的应用概况 | 第18-19页 |
| ·计算机在国内奶牛生产中的应用概况 | 第19-21页 |
| ·计算机软件在奶牛登记上的应用概况 | 第21页 |
| ·开发奶牛良种登记软件系统分析 | 第21-23页 |
| ·本研究的选题背景 | 第21-22页 |
| ·本研究的设计思想 | 第22-23页 |
| ·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 ·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4-37页 |
| ·试验材料 | 第24-25页 |
| ·试验数据 | 第24页 |
| ·硬件环境 | 第24-25页 |
| ·软件环境 | 第25页 |
| ·系统开发环境及开发工具 | 第25页 |
| ·试验方法 | 第25-33页 |
| ·软件总体结构设计 | 第26-27页 |
| ·系统知识表示 | 第27-28页 |
| ·系统软件功能结构设计 | 第28页 |
| ·系统网络实现方案 | 第28-30页 |
| ·数据库的设计 | 第30页 |
|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 第30-33页 |
| ·数据处理 | 第33-37页 |
| ·查阅整理收集的试验数据 | 第33-34页 |
| ·在生产性能方面 | 第34-35页 |
| ·在遗传评估方面 | 第35页 |
| ·计划选配指标 | 第35-36页 |
| ·奶牛体型外貌等级评定标准 | 第36页 |
| ·奶牛良种标准 | 第36-37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7-49页 |
| ·奶牛良种登记管理系统的实现 | 第37页 |
| ·良种奶牛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实现 | 第37-38页 |
| ·奶牛计划选配功能的实现 | 第38-40页 |
| ·奶牛近交系数估算模块 | 第38页 |
| ·奶牛目标性状改良模块 | 第38-39页 |
| ·计划选配的原则 | 第39页 |
| ·奶牛计划选配网络咨询功能 | 第39-40页 |
| ·奶牛体型外貌线形评定模型的实现 | 第40-41页 |
| ·奶牛体型外貌线性评定调查模块 | 第40-41页 |
| ·奶牛体型线性评分模块 | 第41页 |
| ·查询功能 | 第41-42页 |
| ·排序功能 | 第42-43页 |
| ·统计功能 | 第43-46页 |
| ·生产性能数据统计分析 | 第43-45页 |
| ·登记的中国荷斯坦奶牛血统来源分析 | 第45-46页 |
| ·网络服务其它功能 | 第46-48页 |
| ·打印报表 | 第48页 |
| ·形成奶牛良种登记册(herdbook) | 第48-49页 |
| 4 讨论 | 第49-53页 |
| ·软件设计开发方面 | 第49-50页 |
| ·软件系统可行性分析 | 第49页 |
| ·系统的特色 | 第49-50页 |
| ·系统结构设计 | 第50页 |
| ·系统网络结构体系设计 | 第50页 |
| ·系统语言选择 | 第50页 |
| ·在指标选择方面 | 第50-52页 |
| ·选配指标的选择 | 第50-51页 |
| ·生产性能排序指标的选择 | 第51-52页 |
| ·软件应用方面 | 第52-53页 |
| 5 结论 | 第53-54页 |
| 6 创新点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