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一章 核盘菌的致病机制和真菌弱毒性现象的研究进展 | 第11-21页 |
| 1 核盘菌的致病机制 | 第11-17页 |
| ·核盘菌所致菌核病的经济重要性 | 第11页 |
| ·核盘菌所致菌核病的症状 | 第11页 |
| ·核盘菌的生物学特性 | 第11-12页 |
| ·核盘菌的致病因子 | 第12-16页 |
| ·认识核盘菌致病机制的意义 | 第16-17页 |
| 2 植物病原真菌弱毒现象的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 ·弱毒现象及与真菌病毒/dsRNA因子的关系 | 第17-18页 |
| ·真菌病毒、dsRNA与寄主真菌的互作 | 第18-19页 |
| ·研究真菌弱毒现象的意义 | 第19-20页 |
| 3 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核盘菌弱致病性菌株的筛选及相关性状分析 | 第21-33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2-24页 |
| ·供试菌株及培养基 | 第22页 |
| ·致病力测定 | 第22-23页 |
| ·培养特性观察 | 第23页 |
| ·dsRNA的提取和检测 | 第23-24页 |
| ·弱致病菌株弱毒因子传递 | 第24页 |
| ·数据统计 | 第24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4-31页 |
| ·核盘菌菌株的致病力分化 | 第24-27页 |
| ·核盘菌菌株的培养特性 | 第27-28页 |
| ·核盘菌菌丝中的dsRNA多样性 | 第28-29页 |
| ·核盘菌中dsRNA带型与致病力的关系 | 第29页 |
| ·弱致病特性在核盘菌菌株间的传递 | 第29-31页 |
| 3 讨论 | 第31-33页 |
| 第三章 菌丝生长活力对核盘菌致病性的重要性Ⅰ.推定 | 第33-53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3-42页 |
| ·核盘菌菌株及培养基 | 第33-34页 |
| ·核盘菌产生草酸的测定 | 第34-35页 |
| ·核盘菌产生果胶酶的测定 | 第35-37页 |
| ·核盘菌果胶酶基因表达分析 | 第37-39页 |
| ·核盘菌果胶酶基因的测序验证 | 第39-41页 |
| ·核盘菌产生的漆酶的活性测定 | 第41页 |
| ·核盘菌产生淀粉酶活性测定 | 第41页 |
| ·核盘菌产生蛋白酶的活性测定 | 第41-42页 |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42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2-51页 |
| ·强致病型和弱致病型核盘菌产生草酸的比较 | 第42-43页 |
| ·强致病型和弱致病型核盘菌产生果胶酶的比较 | 第43-46页 |
| ·强致病型和弱致病型核盘菌产生漆酶的比较 | 第46页 |
| ·强致病型和弱致病型核盘菌产生淀粉酶的比较 | 第46页 |
| ·强致病型和弱致病型核盘菌产生蛋白酶的比较 | 第46-51页 |
| 3 讨论 | 第51-53页 |
| 第四章 菌丝生长活力对核盘菌致病性的重要性Ⅱ.验证 | 第53-61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3-55页 |
| ·菌株及培养基 | 第53页 |
| ·核盘菌Ep-1PN菌丝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 | 第53-54页 |
| ·核盘菌Ep-1PN单菌丝片段的分离 | 第54页 |
| ·核盘菌菌丝生长速度测定 | 第54页 |
| ·核盘菌致病力测定 | 第54-55页 |
| ·核盘菌Ep-1PN和Ep-1PNA5的细胞学观察 | 第55页 |
| 2 结果和分析 | 第55-59页 |
| ·核盘菌菌丝生长活力与致病性的关系 | 第55-57页 |
| ·核盘菌菌株Ep-1PN菌丝生长活力被抑制的细胞特征 | 第57-59页 |
| 3 讨论 | 第59-61页 |
| 第五章 高生长活力菌丝实时分泌草酸毒素对核盘菌致病性的重要性 | 第61-78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61-64页 |
| ·菌株及培养基 | 第61页 |
| ·PCR引物 | 第61页 |
| ·Ep-1PK和Ep-1PB的分子鉴定 | 第61-63页 |
| ·Ep-1PK和Ep-1PB致病力测定 | 第63页 |
| ·Ep-1PK和Ep-1PB培养特性观察 | 第63页 |
| ·草酸产生的定性测定 | 第63-64页 |
| ·果胶酶的定性测定 | 第64页 |
| ·蛋白酶的定性测定 | 第64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4-76页 |
| ·Ep-1PK和Ep-1PB的分子鉴定结果 | 第64-65页 |
| ·菌株Ep-1PNA5、Ep-1PK和Ep-1PB的致病力比较 | 第65-66页 |
| ·菌株Ep-1PNA5、Ep-1PK和Ep-1PB的培养特性比较 | 第66-67页 |
| ·菌株Ep-1PNA5、Ep-1PK和Ep-1PB产生草酸的定性比较 | 第67-68页 |
| ·菌株Ep-1PNA5、Ep-1PK和Ep-1PB产生果胶酶的定性比较 | 第68页 |
| ·菌株Ep-1PK和Ep-1PB对干酪素的分解作用 | 第68-76页 |
| 3 讨论 | 第76-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6页 |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