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23页 |
·选题的意义、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 第8-13页 |
·研究意义 | 第8-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国内外电信企业普遍服务的现状和研究现状 | 第13-21页 |
·普遍服务国外现状 | 第13-17页 |
·普遍服务国内现状 | 第17页 |
·国内外现状评价 | 第17-18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中国电信业的特点及其发展现状 | 第21-22页 |
·电信业的特点 | 第21-22页 |
·中国电信业的特点 | 第22页 |
·中国电信业的发展现状 | 第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电信业普遍服务制度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23-32页 |
·普遍服务制度的概述 | 第23-26页 |
·普遍服务的定义 | 第23页 |
·普遍服务提出和发展过程 | 第23-24页 |
·普遍服务的原则和内容 | 第24-26页 |
·从区域经济学角度看普遍服务 | 第26-27页 |
·赖宾斯坦的临界最小努力命题论 | 第26页 |
·该理论与普遍服务 | 第26-27页 |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看普遍服务 | 第27-28页 |
·康芒斯的制度变迁理论 | 第27页 |
·该理论与普遍服务 | 第27-28页 |
·从福利经济学角度看普遍服务 | 第28-29页 |
·帕累托最优理论 | 第28页 |
·该理论与普遍服务 | 第28-29页 |
·从产业经济学角度看普遍服务 | 第29-31页 |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第29-30页 |
·该理论与普遍服务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国内外普遍服务模式比较与分析 | 第32-42页 |
·美国模式 | 第32-33页 |
·垄断时期的交叉补贴模式 | 第32页 |
·引入竞争机制后的动态多样模式 | 第32-33页 |
·英国模式 | 第33-35页 |
·普遍服务的目标 | 第33页 |
·普遍服务的动态模式 | 第33-35页 |
·印度模式 | 第35-36页 |
·现有状况 | 第35页 |
·特色竞标+普遍服务基金模式 | 第35-36页 |
·我国内地的模式 | 第36-40页 |
·垄断时期的交叉补贴模式 | 第36-37页 |
·竞争时期的有中国特色的“村通工程”模式 | 第37-38页 |
·“十一五”新时期新模式与目标 | 第38-40页 |
·国内外普遍服务模式的比较与分析 | 第40-41页 |
·我国与国外模式的比较优势 | 第40页 |
·我国与国外模式的比较劣势 | 第40页 |
·分析我国普遍服务模式的发展趋势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我国电信业如何有效的实现普遍服务模式创新 | 第42-62页 |
·普遍服务基金运作 | 第42-45页 |
·政府补偿基金的建立 | 第42-44页 |
·社会统筹补偿基金的建立 | 第44-45页 |
·BOT 合作模式 | 第45-47页 |
·技术中立 | 第45-46页 |
·规范监督 | 第46-47页 |
·吸引和加大外资的投入 | 第47-50页 |
·外包经营的探讨 | 第47-49页 |
·外资控股 | 第49-50页 |
·我国电信业建立普遍服务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50-59页 |
·我国电信行业在普遍服务中缺乏责任经营观念普遍服务与企业声誉 | 第50-52页 |
·普遍服务中我国电信企业缺乏责任经营的观念 | 第52-53页 |
·我国电信业竞争现状 | 第53-56页 |
·我国电信企业间的互联互通 | 第56-57页 |
·普遍服务同电信竞争的关系 | 第57-58页 |
·电信普遍服务的实现机制与电信竞争相适应的问题 | 第58-59页 |
·电信普遍服务政策的目标定位问题 | 第59-61页 |
·电信普遍服务政策的目标定位 | 第59-60页 |
·美国电信普遍服务政策目标定位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普遍服务模式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 | 第62-78页 |
·普遍服务模式评价指标体系 | 第62-69页 |
·建普遍服务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 第62-63页 |
·普遍服务建设实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63-64页 |
·普遍服务的综合评价 | 第64-68页 |
·对我国电信业普遍服务的几点建议 | 第68-69页 |
·西部12 省份普遍服务的实证研究 | 第69-77页 |
·西部12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业务收入的灰色关联分析 | 第70-76页 |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76-7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摘要 | 第81-83页 |
ABSTRACT | 第83-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