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0页 |
1 马铃薯分类现状 | 第11-12页 |
2 马铃薯资源概况 | 第12-14页 |
3 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方法 | 第14-18页 |
·遗传多样性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4-15页 |
·形态学标记和AFLP分子标记的应用 | 第15-18页 |
·形态学标记的应用 | 第15-16页 |
·AFLP分子标记的应用 | 第16-18页 |
4 马铃薯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马铃薯种质资源主要性状研究 | 第20-4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4页 |
·试验材料 | 第20-22页 |
·供试材料 | 第20-22页 |
·试验时间及地点 | 第22页 |
·试验设计与方法 | 第22-23页 |
·试验设计 | 第22页 |
·试验方法 | 第22-23页 |
·形态学性状记载 | 第22页 |
·形态学性状分级方法 | 第22-23页 |
·生理指标测定 | 第23页 |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 第23-2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4-45页 |
·马铃薯形态特征分析与评价 | 第24-38页 |
·北美地区引入马铃薯品种(系)的形态特点 | 第24-30页 |
·地上茎的形态特点 | 第24-25页 |
·叶的形态特点 | 第25-26页 |
·花的形态特点 | 第26-27页 |
·块茎形态特点和匍匐茎颜色 | 第27-29页 |
·主要农艺性状 | 第29-30页 |
·俄罗斯和荷兰引入马铃薯品种(系)的形态特点 | 第30-33页 |
·地上茎的形态特点 | 第30-31页 |
·叶的形态特点 | 第31页 |
·花的形态特点 | 第31-32页 |
·块茎的形态特点和匍匐茎颜色 | 第32-33页 |
·主要农艺性状 | 第33页 |
·国内引入的马铃薯品种(系)的形态特点 | 第33-38页 |
·地上茎的形态特点 | 第33页 |
·叶的形态特点 | 第33-35页 |
·花的形态特点 | 第35-36页 |
·块茎的形态特点和匍匐茎颜色 | 第36-37页 |
·主要农艺性状 | 第37-38页 |
·早熟马铃薯品种(系)淀粉和还原糖含量 | 第38-41页 |
·形态学性状聚类 | 第41-43页 |
·供试62个马铃薯资源的遗传距离 | 第43-45页 |
3 结论 | 第45-46页 |
第三章 马铃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AFLP分子标记研究 | 第46-6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6-53页 |
·试验材料 | 第46-48页 |
·供试材料 | 第46页 |
·试验时间及地点 | 第46页 |
·试验器材和药品 | 第46-48页 |
·主要仪器 | 第46页 |
·主要试剂 | 第46-48页 |
·试验设计与方法 | 第48-53页 |
·CTAB法提取DNA | 第48页 |
·DNA的检测 | 第48页 |
·分光光度法测定马铃薯DNA的质量 | 第48页 |
·琼脂糖电泳检测DNA完整性及纯度 | 第48页 |
·马铃薯资源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 | 第48-52页 |
·DNA双酶切 | 第48-49页 |
·连接和模板DNA制备 | 第49-50页 |
·预扩增 | 第50页 |
·选择性PCR扩增 | 第50-51页 |
·AFLP图谱的获得 | 第51-52页 |
·制备5%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 | 第51页 |
·预电泳 | 第51页 |
·电泳 | 第51-52页 |
·银染 | 第52页 |
·数据收集与统计 | 第52-53页 |
·谱带记录 | 第52页 |
·多态性分析 | 第52页 |
·AFLP聚类分析 | 第52-5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3-66页 |
·基因组DNA的质量 | 第53页 |
·AFLP分析体系的建立 | 第53-56页 |
·酶切连接 | 第53页 |
·预扩增 | 第53-55页 |
·引物筛选 | 第55-56页 |
·马铃薯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56-57页 |
·AFLP聚类图与马铃薯遗传距离 | 第57-58页 |
·相似系数与供试马铃薯的亲缘关系 | 第58-66页 |
3 结论 | 第66-67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67-71页 |
1 形态标记聚类与分子标记聚类 | 第67页 |
2 供试材料的亲缘关系 | 第67页 |
3 供试马铃薯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 | 第67-68页 |
·形态学 | 第68页 |
·AFLP分子标记 | 第68页 |
4 AFLP技术在马铃薯育种亲本选配上的应用 | 第68-69页 |
5 选育适合本地栽培的马铃薯品种其亲本(组合)配组的可行性探讨 | 第69-71页 |
附表 | 第71-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个人‘简介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