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9-16页 |
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9-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5页 |
·关于中小企业信用问题的理论 | 第11-13页 |
·产权理论 | 第11-12页 |
·文化道德、伦理学理论 | 第12页 |
·社会治理、政府管理学说 | 第12页 |
·博弈论的引入与“囚徒困境” | 第12-13页 |
·关于中小企业信用产生机理的研究 | 第13-14页 |
·重复交易(RepeatedInteractions) | 第13页 |
·“团体”组织形式 | 第13页 |
·签订契约(ExplicitContract) | 第13页 |
·改变参与者的效用函数 | 第13-14页 |
·关于中小企业信用建设中存在问题及思路的研究 | 第14-15页 |
·完善经济体制理论 | 第14页 |
·完善政治、法律制度、社会信用环境理论 | 第14-15页 |
·中小企业本身应加强信用管理建设 | 第15页 |
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建设的状况 | 第16-29页 |
1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建设的历史 | 第16-17页 |
2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现状 | 第17-20页 |
·中小企业融资信用不足 | 第17-18页 |
·中小企业违约行为普遍 | 第18-19页 |
·企业间相互拖欠严重 | 第18页 |
·企业合同违约率高 | 第18-19页 |
·中小企业产品质量差、假冒伪劣普遍 | 第19页 |
·中小企业财务报告虚假现象普遍 | 第19-20页 |
3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建设的进展及问题 | 第20-22页 |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建设的进展 | 第20-21页 |
·政府在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 第20页 |
·中小企业信用立法资源、法律法规有了一定的雏形 | 第20-21页 |
·中小企业正逐步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 第21页 |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4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建设问题的理论分析 | 第22-29页 |
·中小企业信用建设的产权分析 | 第22-23页 |
·我国中小企业产权制度不健全 | 第22-23页 |
·我国中小企业产权制度缺乏法律保障 | 第23页 |
·中小企业信用建设的社会文化传统、道德理论分析 | 第23-26页 |
·新中国成立前历史文化传统与道德理论的影响 | 第23-24页 |
·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传统与文化意识的影响 | 第24-25页 |
·改革开放后思想观念变化的影响 | 第25-26页 |
·中小企业信用建设的博弈论分析 | 第26-29页 |
第三章 国外中小企业信用建设的状况及经验借鉴 | 第29-36页 |
1 国外中小企业信用建设的状况 | 第29页 |
2 征信国家中小企业信用建设的状况 | 第29-33页 |
·征信国家中小企业信用建设模式、背景和监管方式 | 第29-31页 |
·征信国家中小企业信用建设的方法和经验 | 第31-33页 |
·美国中小企业信用建设的方法和经验 | 第31-32页 |
·欧洲中小企业信用建设的方法和经验 | 第32-33页 |
3 非征信国家中小企业信用建设的状况 | 第33-36页 |
·非征信国家中小企业信用建设的模式 | 第33-34页 |
·以政府推动为主,中央银行发挥重要作用 | 第33页 |
·政府推动与市场信用中介机构互补 | 第33-34页 |
·非征信国家中小企业信用建设的方法和经验 | 第34-36页 |
·日本、韩国中小企业信用建设的方法和经验 | 第34页 |
·印度等第三世界国家中小企业信用建设的方法和经验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加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建设的对策 | 第36-41页 |
1 强化中小企业信用建设的内部支持 | 第36-38页 |
·完善企业产权制度 | 第36页 |
·构筑企业信用理念 | 第36页 |
·建立科学的企业信用管理系统 | 第36-38页 |
2 优化中小企业信用建设的外部环境 | 第38-41页 |
·建立完善的信息透明体制 | 第38页 |
·加强政府的有效管制 | 第38-39页 |
·完善我国法制建设 | 第39页 |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惩罚机制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作者简历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