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结过程状态集成优化控制指导系统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4页 |
·铁矿石烧结现状 | 第10-11页 |
·烧结自动化的现状 | 第11-14页 |
·烧结自动化发展概况 | 第11-12页 |
·烧结基础自动化现状 | 第12-14页 |
·烧结管理自动化现状 | 第14页 |
·烧结过程控制的研究现状 | 第14-22页 |
·烧结生产成本控制 | 第16页 |
·烧结矿化学成分的控制 | 第16-17页 |
·烧结过程状态的控制 | 第17-22页 |
·论文的提出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系统方案设计 | 第24-32页 |
·烧结过程剖析 | 第24-27页 |
·烧结过程状态的控制思想 | 第27-28页 |
·分段判断 | 第27-28页 |
·协调控制 | 第28页 |
·烧结过程状态的优化策略 | 第28-30页 |
·软测量策略 | 第28-29页 |
·提前预报策略 | 第29页 |
·模糊控制策略 | 第29-30页 |
·系统总体方案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软测量模型的研究 | 第32-39页 |
·反应带形成阶段 | 第32-34页 |
·混合料透气性 | 第32-33页 |
·反应带形成阶段时间 | 第33页 |
·反应带形成阶段透气性 | 第33-34页 |
·反应带移动阶段 | 第34-35页 |
·废气温度上升点 | 第34-35页 |
·反应带移动速度 | 第35页 |
·反应带消失阶段 | 第35-38页 |
·烧结终点 | 第35-37页 |
·垂直烧结速度 | 第37-38页 |
·反应带消失阶段时间 | 第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预报模型的研究 | 第39-50页 |
·建模方法的确定 | 第39-41页 |
·建模方法的分类 | 第39-40页 |
·建模方法的比较 | 第40-41页 |
·辨识方法的研究 | 第41-45页 |
·模型类的确定 | 第41-43页 |
·模型结构的确定 | 第43-44页 |
·模型参数的辨识 | 第44-45页 |
·预报模型的建立 | 第45-48页 |
·通用算法的实现 | 第45-48页 |
·预报结果分析 | 第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五章 模糊控制算法的研究 | 第50-63页 |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50-54页 |
·模糊控制器的基本结构 | 第50页 |
·模糊化 | 第50-52页 |
·模糊推理 | 第52页 |
·逆模糊化 | 第52-54页 |
·模糊控制算法的改进 | 第54-58页 |
·非线性量化 | 第54-55页 |
·变论域 | 第55-56页 |
·模糊规则自调整 | 第56-58页 |
·多维模糊控制 | 第58页 |
·模糊控制算法的实现 | 第58-62页 |
·通用模糊控制算法类 | 第59-61页 |
·系统的分段控制 | 第61页 |
·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系统数据库的建立 | 第63-71页 |
·数据库相关技术的选取 | 第63-65页 |
·数据库系统 | 第63页 |
·数据库编程技术 | 第63-64页 |
·ADO编程方法 | 第64-65页 |
·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 第65-67页 |
·数据库设计 | 第65-66页 |
·数据表的设计 | 第66-67页 |
·系统数据库的建立 | 第67-70页 |
·数据库的建立 | 第67-68页 |
·信息的在线采集 | 第68-69页 |
·数据预处理 | 第69页 |
·知识库的建立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七章 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 第71-84页 |
·系统软件的开发 | 第71-72页 |
·开发工具的选取 | 第71页 |
·系统界面设计 | 第71-72页 |
·系统的总体结构 | 第72页 |
·系统的工作流程 | 第72页 |
·软件应用 | 第72-80页 |
·现场简介 | 第72-74页 |
·系统主界面 | 第74-75页 |
·软件的功能 | 第75-80页 |
·工业应用 | 第80-83页 |
·工业应用方法 | 第80-81页 |
·结果分析 | 第81-83页 |
·应用前景展望 | 第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结论 | 第84-85页 |
·展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6页 |
附录 | 第96-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