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4页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8-12页 |
一、对欧洲主权危机的成因及欧盟救助措施的看法 | 第8-10页 |
二、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的看法与预测 | 第10-11页 |
三、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给中国的启示的看法 | 第11-12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不足之处 | 第12-14页 |
一、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 第12-13页 |
二、不足之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发展历程 | 第14-23页 |
第一节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与深化 | 第14-16页 |
一、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 | 第14页 |
二、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发展 | 第14-16页 |
第二节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扩散 | 第16-23页 |
一、危机的蔓延 | 第16-18页 |
二、其它“欧猪五国”的主权债务情况 | 第18-21页 |
(一) 爱尔兰的主权债务状况 | 第18-19页 |
(二) 葡萄牙的主权债务状况 | 第19-20页 |
(三) 西班牙的主权债务状况 | 第20-21页 |
(四) 意大利的主权债务状况 | 第21页 |
三、利害的捆绑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 | 第23-32页 |
第一节 主权债务危机国家自身的原因 | 第23-26页 |
一、经济失去生产性,过度依赖周期性产业 | 第23-24页 |
二、盲目的高福利政策 | 第24-26页 |
第二节 货币一体化制度的不完善 | 第26-28页 |
一、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限制了各国运用经济政策的能力 | 第26-27页 |
二、欧盟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和内部救援机制 | 第27-28页 |
第三节 外部的冲击 | 第28-32页 |
一、全球性金融危机激化了欧元区国家的债务问题 | 第28-29页 |
二、高盛等投资银行的投机行为为危机埋下恶果 | 第29-32页 |
第四章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 | 第32-44页 |
第一节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欧洲和世界经济的影响 | 第32-38页 |
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延缓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 | 第32-33页 |
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引发欧洲和全球金融市场动荡 | 第33-36页 |
(一) 欧元汇率大幅下跌 | 第33-35页 |
(二) 重创全球股市 | 第35页 |
(三) 增加银行业的风险 | 第35-36页 |
三、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 第36-37页 |
四、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深刻影响欧元区和欧盟发展 | 第37-38页 |
第二节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第38-44页 |
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 第38-42页 |
(一)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抑制我国的出口贸易 | 第38-40页 |
(二) 欧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欧贸易摩擦的风险将上升 | 第40-41页 |
(三) 欧元区债务危机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 | 第41-42页 |
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的有利影响 | 第42-44页 |
(一)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降低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 第42-43页 |
(二)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将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 第43-44页 |
第五章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 第44-54页 |
第一节 加强公共债务管理,正确看待和处理中国的主权债务问题 | 第44-46页 |
一、对中央政府债务的启示 | 第44-46页 |
(一) 建立有效的财政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 | 第45页 |
(二) 加强政府的信息披露力度,提高财政透明度 | 第45页 |
(三) 实施有效的债务预算管理制度,规范政府预算的收入范围 | 第45-46页 |
二、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启示 | 第46页 |
(一) 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渠道 | 第46页 |
(二) 加强对地方政府预算的监管 | 第46页 |
第二节 加强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推进银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 第46-51页 |
一、建立多元化的风险约束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 | 第47页 |
(一) 建立金融风险生成的约束机制 | 第47页 |
(二) 建立多元化的金融风险分担机制 | 第47页 |
二、加强金融监管,降低金融体系的风险水平 | 第47-48页 |
(一) 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 | 第47-48页 |
(二) 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预警和处理机制 | 第48页 |
(三) 建立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机制 | 第48页 |
三、加快国有金融机构改革,完善金融风险的内控机制 | 第48-49页 |
(一) 重新塑造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 第48-49页 |
(二) 加强国有银行的产权改革力度 | 第49页 |
(三) 加强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机构建设 | 第49页 |
四、正确认识金触衍生品的风险管理功能,加强风险防范意识 | 第49-50页 |
五、谨慎对待与国际投资银行之间的交易 | 第50-51页 |
第三节 应当在提升全民福利与防止高福利依赖上取得平衡 | 第51-52页 |
一、建立与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 第51页 |
二、多样化社会保障制度的形式 | 第51-52页 |
三、通过就业率缓解社会保障压力 | 第52页 |
第四节 在面临加入共同货币区选择时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 | 第52-54页 |
一、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与统一的货币政策相匹配 | 第52-53页 |
二、亚洲各国政治上仍存在诸多问题 | 第53-5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在读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