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创性说明 | 第1-3页 |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1 绪论 | 第12-36页 |
·结构健康监测的重要意义 | 第12-13页 |
·结构健康监测的研究概况 | 第13-26页 |
·结构健康监测的基本概念 | 第13页 |
·结构健康监测的系统组成 | 第13-21页 |
·传感系统 | 第14-16页 |
·数据采集系统 | 第16-19页 |
·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 | 第19页 |
·状态评估系统 | 第19-20页 |
·数据管理系统 | 第20-21页 |
·结构风荷载的监测与模拟 | 第21-22页 |
·结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 | 第22-26页 |
·基于 GPS技术的结构健康监测 | 第26-34页 |
·GPS简介 | 第26-28页 |
·GPS监测技术的发展与特点 | 第28-30页 |
·GPS监测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 第30-34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34-36页 |
2 结构风荷载的特性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 | 第36-61页 |
·引言 | 第36页 |
·大气边界层风的分类 | 第36-38页 |
·平均风 | 第37页 |
·脉动风 | 第37-38页 |
·脉动风的基本特性研究 | 第38-48页 |
·脉动风的统计分析研究 | 第39-43页 |
·风速与风压的关系研究 | 第43-48页 |
·小波量图与小波相干分析 | 第44-45页 |
·基于蒙特卡罗的小波相干统计显著性水平估计 | 第45-48页 |
·脉动风速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 第48-60页 |
·传统的脉动风速模拟方法 | 第48-54页 |
·基于小波逆变换的脉动风速模拟 | 第54-60页 |
·小波能量与目标风速谱的关系 | 第56-57页 |
·基于小波逆变换的脉动风速模拟过程 | 第57-58页 |
·小波与传统方法模拟结果对比 | 第58-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3 GPS监测多路径误差分析与消除策略研究 | 第61-80页 |
·引言 | 第61页 |
·GPS相对定位原理 | 第61-64页 |
·GPS静态相对定位 | 第62页 |
·GPS动态相对定位 | 第62-64页 |
·GPS监测误差主要来源 | 第64-66页 |
·与 GPS卫星有关的误差 | 第64-65页 |
·与 GPS卫星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 | 第65页 |
·与 GPS接收设备有关的误差 | 第65-66页 |
·其它误差来源 | 第66页 |
·多路径误差的影响与消除策略 | 第66-69页 |
·多路径误差对监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 第67-68页 |
·多路径误差主要特点 | 第68页 |
·传统的多路径误差消除策略 | 第68-69页 |
·基于自适应噪声抵消与小波滤波的多路径误差消除方法 | 第69-74页 |
·多路径误差相关性部分的自适应噪声消除法 | 第69-71页 |
·多路径误差高频噪声部分的小波滤波法 | 第71-74页 |
·多路径误差消除的试验研究 | 第74-79页 |
·试验仪器设备 | 第74-75页 |
·试验方案与过程 | 第75-76页 |
·试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 第76-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4 GPS监测整周跳变的探测与修复方法研究 | 第80-95页 |
·引言 | 第80页 |
·周跳的定义与来源 | 第80-81页 |
·周跳探测与修复的研究进展 | 第81-84页 |
·多项式拟和法 | 第81-82页 |
·电离层残差法 | 第82-83页 |
·伪距/载波相位组合法 | 第83-84页 |
·其它方法 | 第84页 |
·基于小波与神经网络的GPS周跳探测与修复方法 | 第84-89页 |
·基于小波变换的周跳探测方法 | 第84-86页 |
·小波奇异性检测原理 | 第84-85页 |
·小波函数的选择 | 第85-86页 |
·基于神经网络的周跳修复方法 | 第86-89页 |
·线性神经网络与 BP网络 | 第86-89页 |
·神经网络的参数选择 | 第89页 |
·GPS周跳探测与修复试验研究 | 第89-93页 |
·试验方案与过程 | 第89-90页 |
·试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 第90-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5 基于小波变换的结构模态参数识别理论与试验研究 | 第95-115页 |
·引言 | 第95-96页 |
·基于小波变换的结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 | 第96-102页 |
·小波识别方法的基本理论 | 第96-98页 |
·自由振动反应数据的获取 | 第98-100页 |
·边端效应产生的原因与消除策略 | 第100-102页 |
·基于小波变换的结构模态参数识别数值模拟研究 | 第102-106页 |
·Benchmark问题的提出与基本模型 | 第102-104页 |
·模态参数识别结果分析 | 第104-106页 |
·基于小波变换的结构模态参数识别试验研究 | 第106-114页 |
·振动台试验模型的设计与试验工况 | 第106-108页 |
·小波中心频率的选择及小波谱分析研究 | 第108-111页 |
·信号能量累积变化率与结构动力特性关系研究 | 第111-1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6 大连世贸大厦GPS动态变形监测 | 第115-145页 |
·引言 | 第115-116页 |
·大连世贸大厦动力分析 | 第116-119页 |
·大连世贸大厦概况 | 第116页 |
·ETABS简介 | 第116-117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模态分析 | 第117-119页 |
·大连世贸大厦 GPS监测系统设计 | 第119-134页 |
·监测方案的基本框架 | 第119-123页 |
·仪器设备的选择 | 第120-122页 |
·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与共享 | 第122-123页 |
·传感器的布置方案 | 第123-133页 |
·传感器的优化配置准则与计算方法 | 第123-125页 |
·加速度传感器的优化配置 | 第125-133页 |
·测点的选择与布设 | 第133-134页 |
·大连世贸大厦 GPS现场监测 | 第134-143页 |
·大厦监测试验过程 | 第134-135页 |
·GPS坐标系统与坐标转换 | 第135-137页 |
·测点的基准坐标定位 | 第137-141页 |
·强风下结构变形监测结果分析 | 第141-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143-145页 |
7 基于 GPS与全站仪的大跨斜拉桥实时变形监测 | 第145-150页 |
·引言 | 第145页 |
·黄河胜利大桥概况 | 第145-146页 |
·监测方案、测点布设与试验过程 | 第146-147页 |
·监测结果分析 | 第147-149页 |
·本章小结 | 第149-150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150-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153-16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166-168页 |
致谢 | 第168-169页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1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