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1 导论 | 第9-11页 |
| ·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 第11-12页 |
| ·研究对象 | 第11页 |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文献资料法 | 第11页 |
| ·专家访谈法 | 第11页 |
| ·问卷调查法 | 第11-12页 |
| ·数理统计法 | 第12页 |
| ·比较法 | 第12页 |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12-43页 |
|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概述 | 第12-23页 |
| ·健康概念的历史演进与三维拓展 | 第12-15页 |
| ·心理健康理论阐述 | 第15-18页 |
|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 第18-19页 |
|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 第19-23页 |
| ·健身健美操促进心理健康的功能属性与特点 | 第23-30页 |
| ·健身健美操的界定 | 第23页 |
| ·健身健美操的特点 | 第23-30页 |
| ·健身健美操选修课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特征的调查结果分析 | 第30-34页 |
| ·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特征的调查分析 | 第30-32页 |
|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特征的调查结果分析 | 第32-34页 |
| ·参加健身健美操活动的不同运动量对心理健康促进作用的比较与分析.. | 第34-37页 |
| ·实验组学生健身健美操锻炼运动量特征分析 | 第35页 |
| ·健身健美操锻炼运动量与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分析 | 第35-37页 |
| ·健身健美操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理论依据 | 第37-43页 |
| ·健身健美操音乐的健心作用 | 第37-38页 |
| ·健身健美操可以协调人际关系,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 第38-39页 |
| ·健身健美操有助于自我概念的形成,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 第39-40页 |
| ·健身健美操有利于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 第40-41页 |
| ·健身健美操运动中的美育 | 第41-43页 |
| 4 结论与建议 | 第43-45页 |
| ·结论 | 第43-44页 |
| ·建议 | 第44-45页 |
| 注释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 附录一: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 | 第50-53页 |
| 附录二:健美操运动等级量表 | 第53-54页 |
| 后记 | 第54-5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