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审计法论文

宪政视野中的国家审计监督权研究

引言第1页
一、国家审计监督权的本源剖析第13-25页
 (一) 国家审计监督权的内涵第13-15页
 (二) 国家审计监督权的本质属性第15-19页
  1、国家审计监督权的法定性第16-17页
  2、国家审计监督权的独立性第17-18页
  3、国家审计监督权的专项监督性第18-19页
 (三) 国家审计监督权的历史渊源第19-25页
  1、古代国家审计监督权的形成与发展第19-22页
  2、近现代国家审计监督权的成熟与嬗变第22-25页
二、国家审计监督权的宪政基础第25-32页
 (一) 国家审计监督权存在的基本理念—人民主权思想第25-26页
 (二) 国家审计监督权设置的宪政核心—权力制约理论第26-29页
  1、国家审计监督权在权力制约中的地位第27页
  2、国家审计监督权在权力制约中的作用第27-28页
  3、国家审计监督权对权力制约的依据第28页
  4、国家审计监督权对权力制约的内容第28-29页
 (三) 国家审计监督权行使的现代基石—法治原则第29-32页
  1、法律至上原则第29-30页
  2、程序正义原则第30-31页
  3、公开透明原则第31-32页
三、国家审计监督权配置模式之分析第32-36页
 (一) 立法型国家审计监督权配置模式第32-33页
 (二) 司法型国家审计监督权配置模式第33-34页
 (三) 行政型国家审计监督权配置模式第34-35页
 (四) 独立型国家审计监督权配置模式第35-36页
四、我国国家审计监督权运行的现状评价第36-45页
 (一) 审计体制行政性强,独立性弱第36-38页
 (二) 审计报告趋于完善,审计理念仍需转变第38-39页
 (三) 审计清单触目惊心,审计公告意犹未尽第39-41页
 (四) 审计权力地位较高,监督效果不尽理想第41-43页
 (五) 审计监督环境改善,监督审计机制欠缺第43-45页
五、完善我国国家审计监督权之建议第45-55页
 (一) 重塑国家审计监督权的服务理念第45-47页
 (二) 转变国家审计监督权的配置模式第47-49页
 (三) 加快落实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第49-50页
 (四) 规范国家审计监督权的运行程序第50-51页
 (五) 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第51-54页
 (六) 完善监督国家审计监督权的机制第54-55页
结论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59-60页
致谢第60-61页
承诺第61-62页
履历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若干问题的研究
下一篇:多维联合概率理论在防洪工程中的应用及风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