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语言理解中代词语义分析及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创新性声明 | 第1页 |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 第2-3页 |
摘 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5页 |
·引言 | 第7页 |
·产品设计概述 | 第7-9页 |
·自然语言理解概况 | 第9-11页 |
·什么是自然语言理解? | 第9-10页 |
·自然语言理解的层次性 | 第10页 |
·自然语言理解的应用 | 第10页 |
·自然语言理解发展状况 | 第10-11页 |
·汉语代词理解概述 | 第11-13页 |
·汉语的特点 | 第11-12页 |
·代词理解发展概述 | 第12-13页 |
·本文的研究路线和主要工作 | 第13-15页 |
第二章 语义分析理论方法与系统设计 | 第15-25页 |
·语义分析概述 | 第15-16页 |
·常用的语义知识表示方法 | 第16-21页 |
·语义网络 | 第16-17页 |
·格语法 | 第17-18页 |
·概念从属理论 | 第18-19页 |
·概念格 | 第19页 |
·本体 | 第19-21页 |
·语义知识表示方法的选择 | 第21-22页 |
·自然语言理解系统总体模型 | 第22-24页 |
·自然语言理解模型 | 第22-23页 |
·自然语言理解处理总体流程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代词语义处理理论研究 | 第25-37页 |
·代词概述 | 第25-29页 |
·代词的分类 | 第25-27页 |
·代词指代的类型 | 第27页 |
·代词的特性 | 第27-29页 |
·汉语中代词消解的影响因素 | 第29-31页 |
·代词的先行词 | 第29-30页 |
·影响汉语中代词指代的因素 | 第30-31页 |
·领域内代词的语义分析方法 | 第31-35页 |
·领域内代词的分类 | 第31-32页 |
·领域内代词自动消解方法 | 第32-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代词语义处理实现 | 第37-51页 |
·代词模板的设计 | 第37-39页 |
·领域内概念从属树的建立 | 第39-41页 |
·代词理解实现 | 第41-49页 |
·概念本体关系的确定 | 第42-43页 |
·领域内代词指代分类 | 第43页 |
·代词理解总体实现 | 第43-44页 |
·代词理解具体实现 | 第44-49页 |
·代词+数(量)词 | 第44-46页 |
·代词+名词 | 第46-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五章 代词语义分析在凸轮机构中的应用 | 第51-59页 |
·机械设计领域自然语言理解的系统组成 | 第51-52页 |
·凸轮机构系统 | 第52页 |
·基于自然语言理解的凸轮机构需求分析 | 第52-53页 |
·凸轮机构需求分析原型系统知识库的建立 | 第53-55页 |
·凸轮机构概念从属树的建立 | 第53-54页 |
·名词、动词、代词等静态知识的获取及生成 | 第54-55页 |
·凸轮机构需求分析系统中的代词语义分析 | 第55-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总结和展望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研究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