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论文--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论文

东汉魏晋南北朝士风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英文摘要第7-13页
绪论第13-20页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对象的界定第13-16页
 二、学术史回顾第16-20页
第一章 东汉后期士风之转变第20-29页
 第一节 “去就之节”到“婞直之风”第20-22页
 第二节 婞直之风的流行与演变第22-24页
 第三节 婞直之风的反动之一——退身穷处第24-27页
 第四节 婞直之风的反动之二——对权谋的重视第27-28页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二章 汉魏之际士大夫的动向及其变化第29-43页
 第一节 荀彧之死与士大夫匡复之志的最终破灭第29-33页
 第二节 新的政治环境下士大夫节义观念和处世方式的变化第33-36页
 第三节 政治转型过程中士大夫的困惑、抗争与精神的自我解救第36-39页
 第四节 从太和浮华到正始玄谈——新生代士人的政治动向与变革要求第39-42页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三章 魏晋达风第43-62页
 第一节 达风的兴起与源流第43-49页
  一、东汉名教之弊与达风的源流第43-47页
  二、嵇康、阮籍思想的变化与阮籍之“达”的产生第47-49页
 第二节 阮籍之“达”的哲学内涵与精神实质第49-54页
  一、阮籍之“达”的哲学内涵第49-51页
  二、阮籍之“达”的精神实质第51-54页
 第三节 两晋之“达”第54-61页
  一、元康之“达”的表现及其含义第54-57页
  二、东晋之“达”的特征第57-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四章 在朝在野两种玄学交互作用下的晋代士风第62-74页
 第一节 晋代士风的流变第62-64页
 第二节 引导士风的两种玄学第64-67页
 第三节 士风推行的权力基础第67-69页
 第四节 玄风熏染下的社会第69-71页
 第五节 独立于时风之外的社会层面第71-73页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五章 晋宋之际士风的变化第74-102页
 第一节 晋宋之际高门士族的政治动向第74-83页
  一、义熙初年刘裕对高门士族的态度与高门士族的反应第74-75页
  二、二刘之争与高门士族恢复门阀政治的努力第75-76页
  三、义熙八年后高门士族之倒向刘裕与其政治目标的变化第76-80页
  四、晋宋之际高门士族之争夺权力及其自身性格的变化第80-83页
  五、小结第83页
 第二节 清谈的变化第83-89页
  一、从“清远”到“辩丽”——清谈在宋齐间的变化第84-85页
  二、清谈与文学并重——晋末宋初以来的士风趋向第85-87页
  三、清谈与思想第87-89页
  四、小结第89页
 第三节 “仕贵遗务”之风精神内涵的变化第89-101页
  一、“仕贵遗务”在晋末宋初的变化第89-91页
  二、刘宋前期皇权对待“仕贵遗务”之风的态度第91-96页
  三、经历了朝廷干涉后士风的变化第96-100页
  四、小结第100-101页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第六章 宋齐之间的士风第102-119页
 第一节 刘宋后期皇权扩张下的士风第102-112页
  一、刘宋后期皇权对士大夫权威的侵夺第102-106页
  二、士大夫对皇权扩张的反动及其结果第106-108页
  三、宋末的玄风第108-111页
  四、小结第111-112页
 第二节 王俭“风流”与南朝士风的转变第112-118页
  一、王俭自比谢安第112-114页
  二、王俭之得以“风流”的原因第114-115页
  三、王俭崇儒的目的第115-117页
  四、永明弘儒与南朝士风的转变第117-118页
  五、小结第118页
 本章小结第118-119页
第七章 中下层士人崛起对宋齐梁三朝士风的影响第119-131页
 第一节 中下层士人的社会处境及其阶层性格第119-122页
  一、宋齐士族队伍的扩大与“浮竞”社会风气的形成第119-120页
  二、交游与中下层士族的士人生活第120-122页
 第二节 中下层士人的崛起第122-125页
 第三节 中下层士族的阶层性格对梁代士风的影响第125-130页
 本章小结第130-131页
第八章 江左士风在陈朝的延续及其终结第131-150页
 第一节 梁末士风与陈朝的士人政策第131-136页
  一、梁末士风第131-134页
  二、陈朝优待士人第134-136页
 第二节 陈朝朝廷与士人关系的变化第136-143页
  一、梁末陈初陈霸先与士人的关系及其变化第136-139页
  二、陈文帝朝廷与士人融合的完成第139-143页
 第三节 陈后主与陈朝士风第143-146页
 第四节 陈朝的灭亡与江左士风的消歇第146-148页
 本章小结第148-150页
第九章 论北朝士风的面貌及其变化第150-170页
 第一节 北朝士风的基本面貌第150-158页
  一、北朝士人的特质——习经与专经之风第150-153页
  二、北朝士人的行身处世——儒者之风第153-155页
  三、北朝士人的仕宦生活——当官任事之风第155-158页
 第二节 孝文帝以后北朝士风的新面貌第158-169页
  一、背离经学思想的腐化风气第159-162页
  二、代表新的文化精神的文学趣尚与玄学风范第162-169页
 本章小结第169-170页
结论第170-176页
 一、东汉到魏晋士风的演进第170-172页
 二、南朝士风的变化第172-174页
 三、北朝士风的发展逻辑第174页
 四、东汉魏晋南北朝士风的历史走向第174-176页
参考文献第176-185页
发表成果第185-186页
后记第186页

论文共1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闭症患者脑的信息自动加工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下一篇:飞秒光脉冲在光子晶体光纤中产生超连续谱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