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7-14页 |
| ·国外沙产业发展现状 | 第7-8页 |
| ·中国沙产业发展历程 | 第8-10页 |
| ·绿洲型沙产业 | 第8页 |
| ·生态型沙产业 | 第8-9页 |
| ·生态经济型沙产业 | 第9-10页 |
| ·知识密集型沙产业 | 第10页 |
| ·甘肃河西走廊沙产业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 ·实施生态工程,为沙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 第11页 |
| ·实施节水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为沙产业的开发提供基本保障 | 第11页 |
| ·大力推广先进技术,促进沙产业的发展壮大 | 第11-12页 |
| ·适宜市场需求,实施产业化经营 | 第12页 |
| ·制定优惠政策,实行多主体开发 | 第12页 |
| ·河西走廊发展沙产业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调查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 ·甘肃河西走廊自然概况 | 第14-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方法 | 第16-17页 |
| ·典型调查 | 第16页 |
| ·抽样调查 | 第16-17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17-31页 |
| ·甘肃河西走廊发展沙产业的基本经验 | 第17-18页 |
| ·多采光 | 第17页 |
| ·少用水 | 第17-18页 |
| ·新技术 | 第18页 |
| ·高效益 | 第18页 |
| ·沙产业发展与转变观念 | 第18-19页 |
| ·沙产业的发展要与改变经营方式相结合 | 第18-19页 |
| ·以加快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为突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 第19页 |
| ·把沙产业开发同科教兴农结合起来,使沙产业成为率先应用农业高新技术的园区和科教兴农的示范产业 | 第19页 |
| ·进一步完善沙区治理与开发的优惠政策 | 第19页 |
| ·合理利用沙区资源,协调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 第19-20页 |
| ·大力发展日光温室 | 第19-20页 |
| ·实施节水工程,把河西走廊建成干旱荒漠高效农业节水示范区 | 第20页 |
| ·沙产业推进了沙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 第20-21页 |
| ·沙产业促进了沙区的生产方式 | 第21-22页 |
| ·沙产业是沙区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 第22-24页 |
| ·优惠政策带动沙产业的多主体开发 | 第24页 |
| ·沙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 第24-25页 |
|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5-26页 |
| ·沙区资源利用率不高 | 第25-26页 |
| ·产业、产品结构还不能适应市场多样化、优质化的需求 | 第26页 |
| ·多数龙头企业建设滞后,带动能力弱 | 第26页 |
| ·科研经费短缺 | 第26页 |
| ·缺乏科学系统的发展规划 | 第26页 |
| ·沙产业发展对策 | 第26-31页 |
| ·沙产业发展思路 | 第26-27页 |
| ·制定沙产业综合发展规划 | 第27页 |
| ·沙产业发展的模式和措施 | 第27-28页 |
| ·沙产业开发与国家战略、国家重点工程相结合 | 第28-29页 |
| ·保护生态环境,强化产业生态建设体制 | 第29-30页 |
| ·加快吸引人才和智能培训步伐 | 第30-31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31-33页 |
| ·河西走廊沙产业现状 | 第31页 |
| ·河西走廊沙产业存在的问题 | 第31页 |
| ·河西走廊沙产业对策与展望 | 第31-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 致谢 | 第35-36页 |
| 作者简介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