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导论 | 第8-21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9-19页 |
·关于流动性过剩的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关于总量调节工具的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关于流动性过剩治理中总量调节工具运用的文献综述 | 第16-19页 |
·研究内容与结构 | 第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创新之处 | 第19-21页 |
第2章 流动性过剩治理中总量调节工具运用的理论基础 | 第21-39页 |
·流动性过剩及其在经济中的现实表现 | 第21-31页 |
·流动性过剩的定义 | 第21页 |
·流动性过剩的表现形式 | 第21-24页 |
·流动性过剩监控指标 | 第24-31页 |
·流动性过剩治理中总量调节工具的主要类型 | 第31-36页 |
·货币政策调节工具 | 第32-33页 |
·财政政策调节工具 | 第33-35页 |
·其他政策调节工具 | 第35-36页 |
·总量调节工具对流动性过剩的治理机理 | 第36-39页 |
·财政政策调节工具对流动性过剩的影响机理 | 第36-37页 |
·货币政策调节工具对流动性过剩的影响机理 | 第37-38页 |
·其他政策对流动性过剩的影响机理 | 第38-39页 |
第3章 中国流动性的变化及总量调节工具运用的历史考察与现状分析 | 第39-50页 |
·中国流动性变化阶段性分析 | 第39-44页 |
·20世纪80年代中国流动性状况 | 第40-42页 |
·20世纪90年代中国流动性状况 | 第42-43页 |
·21世纪中国流动性状况 | 第43-44页 |
·在流动性过剩治理中总量调节工具的运用及效果 | 第44-50页 |
·2002至2004年总量调节工具的运用及效果 | 第45-46页 |
·2005至2008年总量调节工具的运用及效果 | 第46-48页 |
·2009至2010年总量调节工具的运用及效果 | 第48-50页 |
第4章 总量调节政策工具对中国流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50-61页 |
·模型设定 | 第50-53页 |
·模型设定的原则 | 第50-51页 |
·实证所涉及的计量方法介绍 | 第51-53页 |
·模型变量设置和数据 | 第53-57页 |
·模型变量设置 | 第53-54页 |
·模型的数据处理 | 第54-57页 |
·实证分析 | 第57-61页 |
·ADF检验 | 第57页 |
·协整检验 | 第57-59页 |
·Granger因果检验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第5章 运用总量调节工具调节中国流动性过剩的对策及建议 | 第61-72页 |
·增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应用效果 | 第61-63页 |
·提高实际利率水平 | 第63-65页 |
·加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理的弹性 | 第65-67页 |
·协调运用汇率政策与利率政策 | 第67-69页 |
·合理确定国债发行规模 | 第69-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后记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