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7-35页 |
·研究背景 | 第17-25页 |
·实践中的挑战与困惑 | 第17-18页 |
·旅游业的时代特征 | 第18-21页 |
·国际与区域背景 | 第21-23页 |
·结论 | 第23-25页 |
·研究意义 | 第25-26页 |
·研究内容与难点 | 第26-30页 |
·以旅游主题为主体的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 第27-28页 |
·区际旅游战略整合与战略伙伴关系的研究 | 第28-29页 |
·投资体制变革下的旅游发展战略的研究 | 第29-30页 |
·战略规划决策参照体系研究 | 第30页 |
·研究方法 | 第30-33页 |
·科学实践哲学方法 | 第30-31页 |
·归纳、演绎和类比 | 第31-32页 |
·系统论方法 | 第32-33页 |
·研究框架 | 第33-35页 |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35-56页 |
·国外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的研究进展 | 第35-45页 |
·战略思想的萌芽 | 第35-36页 |
·战略研究贯穿于旅游规划全过程 | 第36-41页 |
·战略规划的实践 | 第41-45页 |
·国内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的研究进展 | 第45-54页 |
·战略研究的缺失 | 第45-46页 |
·战略研究的回归 | 第46-50页 |
·战略研究的存在 | 第50-54页 |
·综述结论 | 第54-56页 |
第3章 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在旅游规划体系中的定位 | 第56-76页 |
·基本概念诠释 | 第56-68页 |
·旅游系统 | 第56-59页 |
·战略 | 第59-61页 |
·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 第61-64页 |
·旅游概念规划 | 第64-65页 |
·旅游发展规划 | 第65页 |
·旅游主题 | 第65-68页 |
·旅游规划体系不同技术层面的比较 | 第68-72页 |
·旅游发展战略规划与旅游发展规划的内在区别 | 第72-73页 |
·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在旅游规划新体系中的定位 | 第73-76页 |
第4章 旅游发展战略规划解决的核心与特点 | 第76-113页 |
·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的价值取向 | 第76-82页 |
·效益取向 | 第77-78页 |
·公平取向 | 第78-79页 |
·人本取向 | 第79-82页 |
·旅游发展战略规划解决的核心问题 | 第82-106页 |
·战略背景分析 | 第83-84页 |
·战略目标制定 | 第84-87页 |
·发展战略研究 | 第87-91页 |
·战略措施深化 | 第91-101页 |
·战略实施保障—旅游发展与保护的协调 | 第101-106页 |
·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应突破的瓶颈 | 第106-107页 |
·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的特点 | 第107-113页 |
·相对较强的时效性 | 第107页 |
·目标体系的刚柔性 | 第107-108页 |
·战略组合的应变性 | 第108-109页 |
·战略措施的实效性 | 第109-111页 |
·服务对象的双重性 | 第111-113页 |
第5章 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的理论研究 | 第113-135页 |
·旅游规划的理论基础 | 第113-115页 |
·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相关的基础理论 | 第115-132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15-120页 |
·旅游规划理论 | 第120-124页 |
·战略决策理论 | 第124-127页 |
·规划理论 | 第127-129页 |
·市场营销学理论 | 第129-132页 |
·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的理论内涵 | 第132-135页 |
第6章 旅游发展战略规划方法 | 第135-149页 |
·多因素导向研究法 | 第136-138页 |
·需求型发展战略导向研究法 | 第136-137页 |
·资源型发展战略导向研究法 | 第137页 |
·投资型发展战略导向研究法 | 第137-138页 |
·复合型发展战略导向研究法 | 第138页 |
·SWOT分析法 | 第138-140页 |
·目标论证法 | 第140-142页 |
·多方案比较法 | 第142-145页 |
·综合集成法 | 第145-149页 |
第7章 规划的技术流程 | 第149-169页 |
·相近规划的技术流程 | 第149-154页 |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技术流程 | 第149-151页 |
·旅游规划技术流程 | 第151-154页 |
·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的技术流程 | 第154-169页 |
·任务的提出与前期准备 | 第154-155页 |
·战略规划研究与成果形成 | 第155-161页 |
·战略规划决策 | 第161-167页 |
·实施评估与战略调整 | 第167-169页 |
第8章 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实证分析 | 第169-177页 |
·规划重点内容分析 | 第169-170页 |
·规划理论的运用分析 | 第170-172页 |
·规划方法分析 | 第172-173页 |
·规划程序分析 | 第173-174页 |
·综合分析结论 | 第174-177页 |
·新彊四地州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分析结论 | 第174-175页 |
·贺兰山东麓文化带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分析结论 | 第175-177页 |
第9章 结论 | 第177-186页 |
·论文的结论成果 | 第177-184页 |
·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的理论内涵 | 第177-179页 |
·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的方法体系 | 第179-180页 |
·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的技术流程 | 第180-181页 |
·旅游发展战略规划解决的核心问题 | 第181-182页 |
·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在未来的旅游规划体系中的定位 | 第182-184页 |
·论文的创新成果 | 第184页 |
·论文不确定的结论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84-186页 |
致谢 | 第186-187页 |
参考文献 | 第187-194页 |
附录A 新疆四地州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 第194-204页 |
一、项目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 第195-196页 |
二、宏观战略层面—战略总体规划 | 第196-200页 |
1 战略规划的龙头—战略思路 | 第197-198页 |
2 战略规划的主体—旅游主题规划 | 第198-200页 |
3 战略规划的保障—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协调 | 第200页 |
三、中观战略层面—分区规划 | 第200-203页 |
1 战略背景分析 | 第201-202页 |
2 分区战略思路 | 第202页 |
3 旅游主题优先度规划 | 第202-203页 |
4 战略节点规划 | 第203页 |
四、战略依托层面—相关专题研究 | 第203-204页 |
附录B 贺兰山东麓文化带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 第204-219页 |
一、项目研究背景 | 第205-206页 |
1 区域概况 | 第205-206页 |
2 社会经济特征 | 第206页 |
3 旅游业发展背景 | 第206页 |
二、问题的产生 | 第206-207页 |
1 当地政府对旅游规划的新需求 | 第206-207页 |
2 市场对旅游规划的新需求 | 第207页 |
3 社会对旅游规划的新要求 | 第207页 |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从旅游发展规划到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 第207-209页 |
四、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的主要环节 | 第209-219页 |
1 SWOT分析为基础 | 第209-210页 |
2 目标的确定是战略规划的第一步 | 第210-211页 |
3 战略制定是核心 | 第211-213页 |
4 旅游主题为主体 | 第213-215页 |
5 旅游市场与旅游产品的协调规划 | 第215-216页 |
6 保护是旅游开发的前提 | 第216-217页 |
7 重点景区是依托 | 第217-219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2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