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分布对象环境的可信中间件关键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缩略语 | 第10-15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5-25页 |
| ·研究的动机和意义 | 第15-16页 |
| ·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 ·研究工作分类 | 第16-19页 |
| ·研究层次 | 第16-17页 |
| ·领域问题 | 第17-18页 |
| ·实现方式 | 第18-19页 |
| ·典型问题技术现状 | 第19-22页 |
| ·复制一致性技术 | 第19-21页 |
| ·多数表决主动复制技术 | 第21-22页 |
| ·故障管理 | 第22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 第22-25页 |
| 第二章 分布对象和可信计算技术 | 第25-37页 |
| ·中间件和分布对象技术 | 第25-29页 |
| ·中间件概念 | 第25-26页 |
| ·传统中间件 | 第26-27页 |
| ·分布对象技术 | 第27-28页 |
| ·技术发展趋势 | 第28-29页 |
| ·可信计算技术 | 第29-36页 |
| ·基本概念和定义 | 第29-31页 |
| ·可信性 | 第29-30页 |
| ·可信计算 | 第30页 |
| ·可信中间件 | 第30-31页 |
| ·可信计算的关键技术—容错计算技术 | 第31-33页 |
| ·故障、错误、失效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 第31页 |
| ·故障模型 | 第31-32页 |
| ·容错计算技术 | 第32-33页 |
| ·典型可信中间件研究项目 | 第33-36页 |
| ·Electra | 第33页 |
| ·Orbix+Isis | 第33页 |
| ·AQuA | 第33-34页 |
| ·Eternal | 第34页 |
| ·OGS | 第34-35页 |
| ·ROAFTS | 第35页 |
| ·DOORS | 第35-36页 |
| ·小结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组通信复制一致性技术 | 第37-57页 |
| ·研究背景 | 第37-38页 |
| ·复制一致性问题 | 第38-39页 |
| ·协议描述 | 第39-54页 |
| ·动态线性选举 | 第39-40页 |
| ·最终路径 | 第40页 |
| ·GCRCP协议 | 第40-54页 |
| ·系统模型 | 第40-42页 |
| ·基本定义 | 第42页 |
| ·相关数据结构 | 第42-43页 |
| ·算法描述 | 第43-53页 |
| ·协议正确性证明 | 第53-54页 |
|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54-56页 |
| ·小结 | 第56-57页 |
| 第四章 基于多数表决的主动复制技术 | 第57-75页 |
| ·研究背景 | 第57-58页 |
| ·多数表决问题 | 第58-60页 |
| ·ARPMV复制协议 | 第60-73页 |
| ·基本定义 | 第60-62页 |
| ·系统模型 | 第62-63页 |
| ·相关数据结构 | 第63-64页 |
| ·协议描述 | 第64-73页 |
| ·请求/应答消息的处理过程 | 第66-67页 |
| ·多数表决的处理过程 | 第67-69页 |
| ·重设多数值大小的处理过程 | 第69-71页 |
| ·组成员关系改变的处理过程 | 第71-73页 |
| ·性能测试 | 第73-74页 |
| ·小结 | 第74-75页 |
| 第五章 故障管理 | 第75-92页 |
| ·研究背景 | 第75页 |
| ·故障管理问题 | 第75-77页 |
| ·概念模型 | 第77-79页 |
| ·故障提供者-监控者-使用者模型 | 第77-78页 |
| ·域模型 | 第78-79页 |
| ·故障检测与恢复 | 第79-91页 |
| ·故障检测 | 第79-89页 |
| ·故障监控 | 第79-84页 |
| ·故障信息的传播 | 第84-85页 |
| ·基于域控制节点的层次型故障检测方法 | 第85-89页 |
| ·故障恢复 | 第89-91页 |
| ·传统的故障恢复技术 | 第89-90页 |
| ·域内故障恢复方法 | 第90-91页 |
| ·小结 | 第91-92页 |
| 第六章 可信中间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92-103页 |
| ·设计思想 | 第92-93页 |
| ·系统结构 | 第93-94页 |
| ·关键模块实现 | 第94-102页 |
| ·可信性管理模块 | 第94-98页 |
| ·可信性管理器 | 第94-96页 |
| ·对象工厂 | 第96-98页 |
| ·故障检测模块 | 第98-100页 |
| ·对象网关模块 | 第100-102页 |
| ·小结 | 第102-103页 |
| 第七章 全文总结和未来工作 | 第103-106页 |
| ·全文总结 | 第103-104页 |
| ·未来工作 | 第104-10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6-118页 |
| 致谢 | 第118-120页 |
| 作者攻博期间工作 | 第120-121页 |
| 一、个人简历 | 第120页 |
| 二、科研项目 | 第120页 |
| 三、发表论文 | 第120-121页 |
| 四、获奖情况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