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螺杆挤出机中局部停留时间分布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1-32页 |
| ·聚合物加工方法 | 第11-13页 |
| ·物理改性 | 第11-12页 |
| ·化学等改性 | 第12-13页 |
| ·双螺杆挤出机 | 第13-17页 |
| ·双螺杆挤出机的特征 | 第13-14页 |
| ·双螺杆挤出机的加工过程 | 第14-17页 |
| ·螺杆元件的设计 | 第17-20页 |
| ·输送元件 | 第17-18页 |
| ·剪切元件 | 第18-19页 |
| ·混合元件 | 第19-20页 |
| ·新型螺纹元件 | 第20页 |
| ·平均停留时间和填充度 | 第20-24页 |
| ·平均停留时间 | 第20-22页 |
| ·填充度 | 第22-24页 |
| ·局部停留时间分布 | 第24-28页 |
| ·LRTD测量 | 第24-26页 |
| ·LRTD相关研究 | 第26-28页 |
| ·析因设计 | 第28-31页 |
| ·实验设计 | 第29-30页 |
| ·试验设计方法在双螺杆挤出机中的应用 | 第30-31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实验部分 | 第32-45页 |
| ·实验原料 | 第32页 |
| ·实验设备 | 第32-39页 |
| ·双螺杆挤出机 | 第32-34页 |
| ·荧光在线检测装置 | 第34-36页 |
| ·示踪挤用量的确定 | 第36-37页 |
| ·实验测量过程 | 第37-39页 |
| ·实验数据处理 | 第39-45页 |
| ·RTD理论 | 第39-40页 |
| ·RVD与RRD | 第40-42页 |
| ·LRTD计算 | 第42-43页 |
| ·计算方法的验证 | 第43-45页 |
| 第四章 捏合块元件的LRTD | 第45-57页 |
| ·捏合块的停留时间分布 | 第45-52页 |
| ·螺杆构型 | 第45-46页 |
| ·捏合块的LRTD的研究 | 第46-52页 |
| ·析因分析操作条件对停留时间分布的交互作用 | 第52-56页 |
| ·实验设计 | 第52-53页 |
| ·实验得到PRTD曲线 | 第53-54页 |
| ·实验模型 | 第54页 |
| ·模型分析 | 第54-56页 |
| ·小结 | 第56-57页 |
| 第五章 齿形盘元件的LRTD | 第57-74页 |
| ·齿形盘元件的PRTD | 第57-58页 |
| ·齿形盘元件的LRTD | 第58-60页 |
| ·齿形盘元件RRD与RVD | 第60-67页 |
| ·PRRD和PRVD | 第60-65页 |
| ·LRVD | 第65-66页 |
| ·PRVD,PRRD与LRVD,LRRD对比 | 第66-67页 |
| ·口模对PRTD和LRTD影响 | 第67-70页 |
| ·不同元件停留时间分布对比 | 第70-73页 |
| ·操作条件对人字形元件的LRTD影响 | 第70-71页 |
| ·不同元件的PRTD对比 | 第71-72页 |
| ·不同元件的LRTD对比 | 第72-73页 |
| ·小结 | 第73-74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 主要符号说明 | 第76-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
|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