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研究的由来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理论缺陷 | 第9-13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9-11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1-13页 |
·研究的特点和意义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研究思路和论文框架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微博概论 | 第15-21页 |
·微博界说 | 第15页 |
·微博的发展状况 | 第15-18页 |
·国外微博的发展状况 | 第15-17页 |
·我国微博的发展状况 | 第17-18页 |
·我国微博流行的原因 | 第18-21页 |
·技术论 | 第18-19页 |
·渠道论 | 第19页 |
·内容论 | 第19-20页 |
·传播论 | 第20页 |
·名人论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微博传播过程分析 | 第21-37页 |
·传播主体分析 | 第21-23页 |
·精英与草根并存 | 第21-22页 |
·社会组织作为传播主体大行其道 | 第22-23页 |
·传播内容分析 | 第23-27页 |
·自语话题 | 第24页 |
·兴趣话题 | 第24-25页 |
·参与话题 | 第25-26页 |
·公共议题 | 第26-27页 |
·传播渠道分析 | 第27-29页 |
·有线载体(网络) | 第27-28页 |
·无线终端(手机) | 第28-29页 |
·传播模式分析 | 第29-33页 |
·人内传播 | 第29-30页 |
·人际传播(personal communication) | 第30-31页 |
·组织传播 | 第31页 |
·群体传播 | 第31-32页 |
·大众传播 | 第32-33页 |
·病毒式传播模式 | 第33页 |
·产生的效果分析 | 第33-37页 |
·政治效应 | 第33-34页 |
·经济效应 | 第34-36页 |
·其他效果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对传统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 第37-45页 |
·挑战传统“把关人” | 第37-41页 |
·“把关人”理论 | 第37-38页 |
·微博传播并非没有把关 | 第38-41页 |
·微博客也有人“沉默”吗? | 第41-43页 |
·“沉默的螺旋”理论 | 第41页 |
·微博时代还会选择沉默吗? | 第41-42页 |
·微博时代沉默仍然存在 | 第42-43页 |
·是“议程设置”还是“议题设置” | 第43-45页 |
·“议程设置”理论 | 第43-44页 |
·“议程设置”理论与微博 | 第44-45页 |
第五章 问题与策略 | 第45-53页 |
·微博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45-49页 |
·拷问社会伦理 | 第45-47页 |
·娱乐风能够刮多久? | 第47-48页 |
·让公共议题再飞一会儿有点难 | 第48-49页 |
·发展的策略 | 第49-53页 |
·加强把关 增强责任意识 | 第49-50页 |
·主流媒体跟进 实现资源整合 | 第50-51页 |
·积极探索商业盈利模式探索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个人简历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