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3页 |
·论文的选题背景 | 第8-9页 |
·分散技术的发展 | 第9页 |
·我国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与发展 | 第9-10页 |
·分散控制系统的特点 | 第10页 |
·300MW 老机组进行分散控制改造的必要性和经济性 | 第10-11页 |
·电气系统与热工自动化相比的不同 | 第11-12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分析电气分散控制系统的原理及实现 | 第12页 |
·潍坊电厂两台国产300MW 机组的电气分散控制改造设计 | 第12页 |
·研究适用于国产300MW 机组的电气分散控制改造 | 第12-13页 |
第二章电气分散控制系统的原理及实现 | 第13-22页 |
·分散系统的功能 | 第13-15页 |
·一般系统功能 | 第13-15页 |
·系统自检 | 第13页 |
·图形显示 | 第13-14页 |
·单点显示 | 第14页 |
·数据一览 | 第14页 |
·报警显示 | 第14-15页 |
·趋势一览 | 第15页 |
·报表打印 | 第15页 |
·系统构成 | 第15页 |
·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分析及设计 | 第15-19页 |
·主机冗余 | 第15-16页 |
·主机选择 | 第16页 |
·抗干扰措施 | 第16-19页 |
·干扰源 | 第17页 |
·电源系统抗干扰措施 | 第17页 |
·抗电磁干扰措施 | 第17-18页 |
·信号线路的传送干扰及对应的措施 | 第18页 |
·系统接地 | 第18-19页 |
·ECS 控制系统主要顺序控制系统设计 | 第19-22页 |
·顺控并网 | 第19-20页 |
·顺控并网的要求 | 第19页 |
·机组并网前的动态特征 | 第19页 |
·顺控并网的基本操作 | 第19页 |
·顺控并网的组态框图 | 第19-20页 |
·顺控励磁切换 | 第20-21页 |
·顺控励磁切换的任务 | 第20页 |
·自动励磁切为手动柜励磁 | 第20页 |
·手动柜励磁切为自动励磁方式 | 第20-21页 |
·开关操作 | 第21页 |
·自动准同期的实现 | 第21页 |
·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潍坊电厂两台国产300MW 机组的电气控制改造设计 | 第22-35页 |
·潍坊电厂两台国产300MW 机组的电气控制改造前状况 | 第22页 |
·潍坊电厂两台国产300MW 机组控制原况 | 第22页 |
·热工分散控制改造中与电气接口 | 第22页 |
·电气设备的改造工作 | 第22页 |
·潍坊电厂机组ECS 改造 | 第22-30页 |
·分散控制系统比较 | 第22-23页 |
·系统复杂程度 | 第22-23页 |
·分散控制程度 | 第23页 |
·系统可靠性比较 | 第23页 |
·从对电源试验的要求比较 | 第23页 |
·ECS 控制系统的选用 | 第23-24页 |
·XDPS-400 系统主要技术特点 | 第23-24页 |
·系统业绩及发展 | 第24页 |
·潍坊电厂ECS 系统功能的设计要求 | 第24-25页 |
·ECS 系统的设计具体功能 | 第25-30页 |
·发电机-变压器组控制功能设计 | 第25页 |
·主要组态程序的设计 | 第25-28页 |
·发电机-变压器组并列程序 | 第25-28页 |
·自动励磁调节器与手动励磁调节器的自动切换操作步骤 | 第28页 |
·手动励磁切自动励磁控制步骤 | 第28页 |
·高压厂用电源控制设计 | 第28-29页 |
·低压厂用电源控制 | 第29页 |
·直流220V 系统 | 第29页 |
·不间断电源(UPS) | 第29页 |
·与其它系统通讯 | 第29页 |
·电气控制画面的设计要求 | 第29-30页 |
·操作画面 | 第29页 |
·报警画面 | 第29-30页 |
·具体组态 | 第30-33页 |
·并网前检查 | 第30-31页 |
·顺控并网的组态1 | 第31-32页 |
·顺控并网的组态2 | 第32-33页 |
·开关操作组态 | 第33页 |
·其它组态程序 | 第33页 |
·电气控制ECS 的补充 | 第33-35页 |
·增加监视窗口 | 第33页 |
·保留仪表及备用硬手操 | 第33-34页 |
·防止ECS 误出口的措施 | 第34页 |
·内、外同期方式 | 第34-35页 |
第四章 适用于国产300MW 机组的电气分散控制改造 | 第35-43页 |
·潍坊电厂两台机组电气控制ECS 改造的总结 | 第35页 |
·潍坊电厂两台300MW 机组电气控制ECS 改造的优点 | 第35页 |
·潍坊电厂两台300MW 机组电气控制ECS 改造的不足处 | 第35页 |
·适用于国产300MW 机组的电气分散控制改造 | 第35-40页 |
·国产300MW 老机组的ECS 改造是必然 | 第35页 |
·ECS 系统的选用 | 第35-39页 |
·ECS 系统的总体要求 | 第35-36页 |
·自动准同期的改进 | 第36-39页 |
·自动准同期原理 | 第36-37页 |
·ECS 同期回路软件实现 | 第37-39页 |
·自动同期装置的选择 | 第39页 |
·改造选用ECS 系统的必备条件 | 第39-40页 |
·系统可靠性高 | 第39页 |
·抗干扰措施完善 | 第39页 |
·ECS 系统应使用灵活 | 第39页 |
·应具有良好的电气控制系统使用业绩 | 第39页 |
·合理与机组主控制系统的连接 | 第39-40页 |
·应保留部分仪表及硬手操 | 第40页 |
·ECS 控制同DCS 控制的结合 | 第40页 |
·电气分散控制改造发展的探讨 | 第40-41页 |
·同其它装置的结合 | 第40-41页 |
·升压站设备控制系统 | 第41页 |
·电气控制发展模式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7-48页 |
附图:潍坊电厂#2 机组ECS 控制分组态图 | 第48-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