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 第1-31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28页 |
·关于复合地基的概念 | 第14-15页 |
·复合地基技术的发展历史与研究动态 | 第15-18页 |
·土体及夯实水泥土块微观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的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 第22-25页 |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变形特性及沉降计算方法 | 第25-28页 |
·研究内容 | 第28页 |
·采用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8-29页 |
·论文完成的工作量 | 第29-31页 |
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 第31-42页 |
·场地区域工程地质条件 | 第31-35页 |
·区域构造地质背景 | 第31-32页 |
·石家庄市及邻近地区的活动断裂 | 第32页 |
·地貌与第四纪地质概况 | 第32-34页 |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 第34-35页 |
·场地地基土的工程性质 | 第35-36页 |
·试验场地及工程概况 | 第35页 |
·地基土的种类、分布及变化规律 | 第35-36页 |
·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分析 | 第36页 |
·制桩前后桩周土物理力学性质对比分析 | 第36-42页 |
3 击实水泥土块强度与变形特征研究 | 第42-61页 |
·水泥土强度的影响因素 | 第42-44页 |
·水泥掺入比和水泥标号 | 第42-43页 |
·土的种类 | 第43页 |
·夯击能 | 第43页 |
·养护龄期 | 第43-44页 |
·其它影响因素 | 第44页 |
·击实水泥土块强度试验方法 | 第44-46页 |
·试验准备和击实仪的制作 | 第44-45页 |
·击实水泥土块制样技术要求 | 第45页 |
·试验方法 | 第45-46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46-53页 |
·土的种类 | 第47-48页 |
·水泥土块击实干密度 | 第48-49页 |
·水泥掺入比 | 第49-50页 |
·养护龄期 | 第50-53页 |
·击实水泥土块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关系 | 第53-59页 |
·试验原理和方法 | 第53-55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5-59页 |
·桩身及水泥土块的变形破坏形式分析 | 第59-60页 |
·小结 | 第60-61页 |
4 击实水泥土块及桩周土的微观结构研究 | 第61-77页 |
·击实水泥土的固化机理分析 | 第61-64页 |
·水泥的水解和水化反应 | 第61-63页 |
·水泥水化物与土颗粒的作用 | 第63-64页 |
·击实水泥土微观结构研究 | 第64-71页 |
·水泥土的微观结构分类 | 第64-65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样品的准备 | 第65-66页 |
·击实水泥土块微观结构特征 | 第66-67页 |
·不同养护龄期击实水泥土块微观结构特征 | 第67-71页 |
·桩周土微观结构分析 | 第71-75页 |
·制桩前地基土的微观结构特征 | 第71-74页 |
·制桩后桩周土的微观结构特征 | 第74页 |
·制桩前后桩周土微观结构特征比较 | 第74-75页 |
·小结 | 第75-77页 |
5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的试验研究 | 第77-103页 |
·试验方法 | 第77-80页 |
·试验目的和仪器设备 | 第77-78页 |
·试验方案 | 第78页 |
·试验方法 | 第78-80页 |
·桩、桩间土及复合地基荷载分配规律研究 | 第80-87页 |
·单桩复合地基 | 第81-83页 |
·四桩复合地基 | 第83-87页 |
·竖向荷载作用下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 | 第87-91页 |
·单桩复合地基 | 第87-89页 |
·四桩复合地基 | 第89-91页 |
·褥垫层对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的影响 | 第91-101页 |
·垫层作用机理 | 第91-92页 |
·垫层厚度对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的影响 | 第92-96页 |
·垫层材料对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的影响 | 第96-100页 |
·利用褥垫层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的优化设计 | 第100-101页 |
·小结 | 第101-103页 |
6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 | 第103-121页 |
·不同条件下夯实水泥土单桩和复合地基变形特性 | 第103-109页 |
·天然地基 | 第103-104页 |
·单桩 | 第104页 |
·单桩复合地基 | 第104-106页 |
·四桩复合地基 | 第106-107页 |
·单桩及四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 第107-109页 |
·单桩及多桩复合地基条件下桩和桩间土的变形特征 | 第109-114页 |
·桩顶变形特性 | 第109-110页 |
·桩间土变形特性 | 第110-114页 |
·褥垫层对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变形特性的影响 | 第114-118页 |
·不同厚度的褥垫层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变形特性 | 第114-116页 |
·不同材料的褥垫层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变形特性 | 第116-118页 |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变形规律研究 | 第118-119页 |
·小结 | 第119-121页 |
7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和变形特性的本构模型及数值模拟 | 第121-148页 |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弹塑性本构模型的理论框架 | 第121-127页 |
·屈服准则 | 第123-125页 |
·流动法则 | 第125-127页 |
·硬化规律 | 第127页 |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弹塑性本构模型 | 第127-128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128-133页 |
·模型的基本假定 | 第128-129页 |
·接触单元的建立 | 第129-131页 |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131-133页 |
·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133-136页 |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数值模拟 | 第136-147页 |
·复合地基中应力场和位移场变化规律 | 第136-142页 |
·褥垫层厚度对复合地基中桩土应力影响分析 | 第142-144页 |
·复合地基变形特性的模拟计算 | 第144-147页 |
·小结 | 第147-148页 |
8 结论和建议 | 第148-152页 |
·主要结论 | 第148-151页 |
·存在问题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151-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152-161页 |
附图版Ⅰ~Ⅻ | 第161-173页 |
附图1 | 第173-174页 |
致谢 | 第174-17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个人简历 | 第1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