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导论 | 第9-12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与存在的问题 | 第12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2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2页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12-23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5页 |
·失地农民问题的提出 | 第12-14页 |
·征地补偿研究 | 第14页 |
·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研究 | 第14-15页 |
·相关概念 | 第15-19页 |
·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 | 第15-16页 |
·征地的相关概念 | 第16-18页 |
·征地补偿标准 | 第18-19页 |
·相关理论 | 第19-23页 |
·马克思主义地租地价理论 | 第19-20页 |
·可持续生计理论 | 第20-21页 |
·征地补偿理论 | 第21-23页 |
3 彭山县现有征地补偿标准对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影响 | 第23-38页 |
·彭山县区域概况 | 第23-24页 |
·彭山县征地补偿现状 | 第24-25页 |
·彭山县失地农民的生计现状 | 第25-28页 |
·彭山县征地补偿标准下失地农民的生计的可持续性评价 | 第28-34页 |
·指标体系构成与内涵 | 第28-30页 |
·评价方法与数据来源 | 第30-31页 |
·评价分析 | 第31-33页 |
·结果分析 | 第33-34页 |
·彭山县征地补偿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34-38页 |
·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不全面——农民生活水平下降 | 第34-35页 |
·人力资本受损补偿不合理——失地农民就业率降低 | 第35-36页 |
·土地社保功能价值缺位——失地农民缺乏长期的生活保障 | 第36-38页 |
4 基于可持续生计的征地补偿标准模型的构建 | 第38-46页 |
·征地补偿标准模型的建立 | 第38-39页 |
·征地补偿标准的测定 | 第39-43页 |
·农地使用权经济价值补偿的测算 | 第40-41页 |
·农地社会价值的确定 | 第41-43页 |
·基于可持续生计的征地补偿标的资金筹资方案 | 第43-44页 |
·实证分析模型的预期效果 | 第44-45页 |
·基于可持续生计补偿标准的优点 | 第45-46页 |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6-50页 |
·结论 | 第46页 |
·政策建议 | 第46-50页 |
·完善农民就业培训体系 | 第47-48页 |
·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价值的运行体系 | 第48页 |
·加强政策执行监督力度,构建绩效评价制度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附件 | 第54-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活动及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