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蚕桑论文--桑论文--桑树品种及其繁育论文

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分子系统学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39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8-2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0-38页
     ·桑树的分类简史第20-23页
     ·分子系统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在桑树分子系统学研究上的应用第23-30页
     ·SSR和ISSR分子标记及其在桑树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第30-34页
     ·分子系统学研究的主要基因种类及其在桑属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第34-38页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38-39页
     ·利用微卫星富集程序,开展桑树微卫星的分离与鉴定研究第38页
     ·利用SSR和ISSR标记,研究桑树栽培种和野生种遗传多样性第38页
     ·利用ISSR标记,构建我国育成桑树品种的指纹图谱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第38页
     ·利用ISSR标记,研究不同生态型桑树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第38页
     ·利用ISSR标记,研究桑树二倍体及人工诱导同源四倍体的遗传变异第38页
     ·利用ISSR标记,研究桑树无性系的遗传变异第38页
     ·利用ISSR标记,研究凤尾桑及其芽变品系间遗传变异第38页
     ·利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桑属nrDNA的ITS序列,研究其系统发育第38页
     ·利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桑属cpDNA的trnL-trnF间隔区序列,研究其系统发育第38-39页
第二章 桑树微卫星位点的分离与鉴定第39-51页
   ·材料与方法第39-46页
     ·试验材料第39页
     ·桑树基因组DNA的提取第39-41页
     ·桑树基因组DNA的酶切反应及提纯第41页
     ·酶切产物的纯化第41-42页
     ·准备接头(Adaptor)第42页
     ·接头连接反应第42页
     ·PCR检测第42-43页
     ·生物素化第43页
     ·磁珠捕获第43页
     ·PCR扩增第43页
     ·T载体连接第43-44页
     ·电转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44页
     ·感受态电转第44-45页
     ·涂板第45页
     ·克隆的筛选第45页
     ·测序和设计引物第45页
     ·SSR扩增体系第45页
     ·SSR电泳第45-46页
     ·数据分析第46页
   ·结果第46-50页
     ·桑树基因组SSR分离第46-47页
     ·微卫星基因组文库构建与碱基序列分析第47-48页
     ·桑树微卫星的多态性检测第48-50页
   ·讨论第50-51页
第三章 桑树栽培种和野生种间遗传多样性的SSR和ISSR比较分析第51-67页
   ·材料与方法第52-54页
     ·试验材料第52页
     ·桑树基因组DNA的提取第52页
     ·ISSR分析第52-53页
     ·SSR分析第53页
     ·数据分析第53-54页
   ·结果第54-58页
     ·ISSR和SSR多态性分析第54-57页
     ·遗传相似系数和聚类分析第57-58页
     ·ISSR和SSR标记的相关分析第58页
   ·讨论第58-67页
     ·ISSR和SSR标记信息量比较第58-59页
     ·ISSR和SSR的多态性和遗传变异第59页
     ·桑种质资源资源保护策略的思考第59-67页
第四章 我国桑树选育品种ISSR指纹图谱的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第67-78页
   ·材料和方法第68页
     ·试验材料第68页
     ·桑树基因组DNA的提取第68页
     ·ISSR分析第68页
     ·PCR的扩增、电泳、数据分析第68页
   ·结果第68-77页
     ·桑树选育品种间的ISSR多态性第68-72页
     ·桑树选育品种的ISSR分子鉴定第72-73页
     ·桑树选育品种的遗传变异及聚类分析第73-77页
   ·讨论第77-78页
第五章 我国不同生态型桑树品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第78-88页
   ·材料与方法第78-81页
     ·试验材料第78页
     ·桑树基因组DNA的提取、ISSR扩增、电泳第78页
     ·数据分析第78-81页
   ·结果第81-86页
     ·群体间ISSR多态性第81-82页
     ·遗传多样性及聚类分析第82-86页
   ·讨论第86-88页
     ·群体间遗传多样性及聚类分析第86页
     ·群体样本大小第86页
     ·生物保护的含义第86-88页
第六章 桑树二倍体及人工诱导同源四倍体遗传差异的ISSR分析第88-94页
   ·材料与方法第88-89页
     ·试验材料第88-89页
     ·桑树基因组DNA的提取、SSR的扩增、电泳及数据分析第89页
   ·结果第89-92页
     ·桑树品种间的多态性第89-90页
     ·桑树二倍体及人工诱导同源四倍体的ISSR多态性第90-91页
     ·供试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及聚类结果第91-92页
   ·讨论第92-94页
     ·同源材料间的多态性第92页
     ·二倍体及人工诱导同源四倍体桑树品种性状差异的原因分析第92-94页
第七章 桑树无性系遗传变异的ISSR分析第94-98页
   ·材料和方法第94页
   ·结果第94-97页
     ·桑树田间和试管苗无性繁殖个体ISSR遗传变异第94-96页
     ·桑树品种间ISSR遗传变异第96-97页
   ·讨论第97-98页
第八章 凤尾桑及其芽变品系间遗传变异的ISSR分析第98-101页
   ·材料与方法第98页
   ·结果第98-100页
   ·讨论第100-101页
第九章 基于nrDNA的ITS序列研究桑属(荨麻目:桑科)系统发育第101-106页
   ·材料与方法第101-103页
   ·试验材料第101页
   ·桑树基因组DNA的提取第101页
   ·ITS序列的扩增第101页
   ·ITS扩增产物的纯化和测序第101-102页
   ·ITS序列分析第102-103页
   ·实验结果第103-105页
     ·桑属ITS序列的长度、G+C含量第103-104页
     ·桑属ITS序列的聚类分析第104-105页
   ·讨论第105-106页
第十章 基于cpDNA的trnL-trnF间隔区序列研究桑属(荨麻目:桑科)系统发育第106-111页
   ·材料与方法第106-108页
   ·试验材料第106页
   ·桑树基因组DNA的提取第106页
   ·trnL-trnF序列的扩增第106页
   ·trnL-trnF扩增产物的纯化和测序第106-107页
   ·trnL-trnF序列分析第107-108页
   ·结果第108-109页
     ·桑属trnL-trnF的特点第108页
     ·桑属trnL-trnF基因间隔区序列同源性的比较和进化分析第108-109页
   ·讨论第109-111页
     ·桑属trnL-trnF基因间隔区序列和ITS序列的比较第109页
     ·桑属trnL-trnF基因间隔区序列的聚类结果分析第109-111页
第十一章 结论与讨论第111-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25页
附录第125-131页
致谢第131-132页
作者简历第132-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蒙古羊草草原土壤有效磷与地上净初级生产力间的关系及其对养分添加的响应
下一篇:财政支农资金支出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