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从中国75宪法中的“革命”话语说起 | 第1-12页 |
一、“革命”及其合法性 | 第12-21页 |
(一) 近代中国政治合法性论证根据的转变 | 第12-14页 |
1. 中国传统政治合法性的论证根据 | 第12-13页 |
2. 传统政治合法性论证的危机及其转变 | 第13-14页 |
(二) 中国式革命的内在矛盾及对其进行解决的尝试 | 第14-16页 |
1. 中国式革命所隐含的矛盾 | 第14-15页 |
2. 新政治权威对革命合法性的论证 | 第15-16页 |
3. 新的革命合法性论证存在的问题 | 第16页 |
(三)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 | 第16-21页 |
1.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思想基础 | 第16-17页 |
2. “人民”、“我们”与“革命” | 第17-19页 |
3.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对传统革命内在矛盾的回应 | 第19-21页 |
4.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论证隐含的问题 | 第21页 |
二、革命的目的——建构新型秩序 | 第21-30页 |
(一) 革命的目的是建构新秩序 | 第21-22页 |
(二) 75宪法中的“革命秩序” | 第22-25页 |
1. “革命秩序”建设始自文化领域 | 第22-23页 |
2. 何为“革命秩序” | 第23-25页 |
(三) 革命秩序的内在精神 | 第25-30页 |
1. 革命秩序的原型 | 第25-27页 |
2. 革命秩序的精神实质 | 第27-30页 |
三、革命与秩序的悖论 | 第30-44页 |
(一) 革命话语权的生成 | 第30-33页 |
1. 传统天地观的改造 | 第30-31页 |
2. “克里斯玛”与“人民”权威的互动生长 | 第31-32页 |
3. “人民主权”论与宪政本质要求的背离 | 第32-33页 |
(二) 75宪法的精神气质 | 第33-35页 |
1. 75宪法的类宗教气质 | 第33-34页 |
2. 无神论教育的有神论实质 | 第34-35页 |
(三) 革命与秩序之间的悖论 | 第35-36页 |
(四) 革命与秩序之间何以存在悖论 | 第36-44页 |
首先,以群众运动方式展开的革命具有反制度化特征 | 第36-38页 |
其次,秩序要求界限的设置,革命则要打破界限 | 第38-39页 |
再次,目的正当不能有效论证手段正当 | 第39-40页 |
复次,高调的政治理想与低调的政治实践之间的背离 | 第40-41页 |
最后,革命完不成个体救赎使命 | 第41-44页 |
结语: 回顾与展望——“革命”话语退场后的思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