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lract | 第7-9页 |
| 目录 | 第9-12页 |
| Conients | 第12-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7页 |
| ·引言 | 第15-16页 |
| ·Turbo码的提出及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 ·Turbo码的提出 | 第16-17页 |
| ·Turbo码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 ·空时编码的提出和研究现状 | 第19-24页 |
| ·空时编码的提出 | 第19-23页 |
| ·空时编码的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内容安排 | 第24-27页 |
| 第二章 一种基于混沌控制的Turbo码的终止技术 | 第27-37页 |
| ·概述 | 第27-28页 |
| ·Turbo码结构和译码分析 | 第28-31页 |
| ·Turbo码编译码结构 | 第28-30页 |
| ·Turbo码MAP迭代译码算法 | 第30-31页 |
| ·Tutbo码译码分析 | 第31-34页 |
| ·改进后的译码算法 | 第34页 |
| ·数值仿真和性能分析 | 第34-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差分酉空时旋转信号星座 | 第37-59页 |
| ·概述 | 第37-38页 |
| ·背景知识 | 第38-42页 |
| ·信道模型 | 第38-39页 |
| ·差分酉空时调制(DUSTM) | 第39-42页 |
| ·DUSTM性能分析和信号星座设计准则 | 第42-46页 |
| ·差错概率的上界 | 第42页 |
| ·酉信号星座的设计准则 | 第42-46页 |
| ·旋转信号星座设计 | 第46-54页 |
| ·旋转信号星座的定义 | 第46-47页 |
| ·与对角星座的对比 | 第47-52页 |
| ·最优旋转星座矩阵搜索流程 | 第52-54页 |
| ·仿真和数值计算结果 | 第54-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 第四章 差分酉空时码对角信号星座的搜索算法 | 第59-75页 |
| ·概述 | 第59-60页 |
| ·最优对角星座的搜索模型 | 第60-61页 |
| ·等价分割搜索算法讨论 | 第61-68页 |
| ·等价分割搜索算法的复杂度分析 | 第68-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 第五章 未编码 DUSTM系统的网格译码 | 第75-84页 |
| ·概述 | 第75-76页 |
| ·未编码差分酉空时码系统的网格译码 | 第76-82页 |
| ·未编码 DUSTM的网格结构 | 第76-77页 |
| ·未编码 DUSTM网格译码的性能 | 第77-82页 |
| ·仿真结果 | 第82页 |
|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 结论 | 第84-86页 |
| 附录A 一些基本概念 | 第86-101页 |
| A.1 衰落信道的统计模型 | 第86-90页 |
| A.1.1 瑞利衰落信道 | 第86-88页 |
| A.1.2 莱斯衰落信道 | 第88-90页 |
| A.2 MIMO慢瑞利衰落信道容量 | 第90-95页 |
| A.2.1 MIMO系统模型及总容量 | 第90-92页 |
| A.2.2 MIMO慢衰落信道容量 | 第92-95页 |
| A.3 空时编码系统 | 第95-98页 |
| A.3.1 慢瑞利衰落信道空时编码差错概率 | 第95-98页 |
| A.3.2 慢瑞利衰落信道空时编码的设计准则 | 第98页 |
| A.4 群和商群的概念 | 第98-101页 |
| A.4.1 群和子群 | 第98-99页 |
| A.4.2 陪集与商群 | 第99-101页 |
| 图表目录 | 第101-103页 |
| List of Figures and Tables | 第103-10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5-115页 |
| 攻读博士期间完成论文 | 第115-117页 |
| 致谢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