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言 | 第1-23页 |
1.1 具有生物活性的含毗咯结构生物碱 | 第12-13页 |
1.2 Aldisin类生物碱及其相关化合物的研究近况 | 第13-16页 |
1.3 本研究工作内容 | 第16-21页 |
1.3.1 研究的目的 | 第16-17页 |
1.3.2 选题依据 | 第17-18页 |
1.3.3 合成路线设计 | 第18-21页 |
1.4 本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 第21-23页 |
第二章 2-三氯乙酰基吡咯和溴代2-三氯乙酰基吡咯的合成 | 第23-33页 |
2.1 研究目标 | 第23页 |
2.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2.2.1 N-烷基吡咯的合成 | 第23页 |
2.2.2 2-三氯乙酰基吡咯的合成 | 第23-24页 |
2.2.3 溴代2-三氯乙酰基吡咯的合成 | 第24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24-28页 |
2.3.1 1-烷基吡咯(a3-a5)的合成 | 第25-26页 |
2.3.2 2-三氯乙酰基吡咯(b1-b4)的合成 | 第26-27页 |
2.3.3 溴代2-三氯乙酰基吡咯(c1-c4)的合成 | 第27-28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8-33页 |
2.4.1 吡咯环价烷基化 | 第28-30页 |
2.4.2 吡咯环三氯乙酰化 | 第30-31页 |
2.4.3 溴代2一三氯乙酰基吡咯 | 第31-33页 |
第三章 N-(2-吡咯甲酰基)氨基酸甲酯的合成 | 第33-48页 |
3.1 研究目标 | 第33页 |
3.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33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33-42页 |
3.3.1 氨基酸甲酯盐酸盐合成通法 | 第33-34页 |
3.3.2 N-(2-吡咯甲酰基)氨基酸甲酯合成通法 | 第34-42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2-48页 |
第四章 N-(2-吡咯甲酰基)甘氨酸和吡咯并吡啶二酮六元环的合成 | 第48-54页 |
4.1 研究目标 | 第48页 |
4.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48页 |
4.3 实验部分 | 第48-51页 |
4.3.1 N-(2-吡咯甲酰基)甘氨酸合成通法 | 第48-50页 |
4.3.2 吡咯并吡啶二酮六元环 | 第50-51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51-54页 |
4.4.1 N-(2-吡咯甲酰基)甘氨酸 | 第51-52页 |
4.4.2 5,6-二氢-3-溴-1-甲基吡咯〔2,3c]吡啶-4,7-二酮的合成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附录 | 第58-93页 |
本人于研究生阶段所发表论文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