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7页 |
1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在中国的继承和发展 | 第7-12页 |
1.1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基本理论 | 第7-9页 |
1.2 在中国的继承和发展 | 第9-12页 |
2 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 | 第12-26页 |
2.1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渊源 | 第12-17页 |
2.2 中国新发展观的形成 | 第17-20页 |
2.2.1 时代的要求 | 第17页 |
2.2.2 当代西方社会发展理论是中国新发展观形成的理论背景 | 第17-20页 |
2.3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涵义 | 第20-26页 |
2.3.1 人的实践本质的全面发展 | 第21-23页 |
2.3.2 人的具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 第23-25页 |
2.3.3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方式 | 第25-26页 |
2.3.4 实现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前提 | 第26页 |
3 社会协调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 | 第26-35页 |
3.1 人与人的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起点 | 第27-29页 |
3.1.1 社会运动的历史是现实人的能力的发展史 | 第27-28页 |
3.1.2 社会结构的发展也是人的本质能力发展的结果 | 第28-29页 |
3.2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 第29-33页 |
3.2.1 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我党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辩证统一 | 第29-30页 |
3.2.2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 第30-31页 |
3.2.3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是两个互动的历史过程 | 第31-33页 |
3.3 社会协调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 | 第33-35页 |
3.3.1 社会发展是人发展的客观前提和基础 | 第34页 |
3.3.2 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和最终目的 | 第34-35页 |
4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 第35-45页 |
4.1 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 第36页 |
4.2 现阶段促进社会与人统一发展的有效途径 | 第36-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后记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