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亚种识别的分子遗传学技术的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绪论 | 第7-24页 |
·虎的现状 | 第7-9页 |
·野生虎的现状 | 第7-8页 |
·圈养虎的情况 | 第8-9页 |
·致危因素 | 第9-10页 |
·虎的保护 | 第10-12页 |
·政府的保护 | 第10-11页 |
·科学研究在虎保护中的作用 | 第11-12页 |
·进行虎亚种鉴定的重要性 | 第12-13页 |
·物种和亚种识别的策略 | 第13-21页 |
·形态标记 | 第13-14页 |
·细胞学标记 | 第14-15页 |
·生化标记 | 第15页 |
·DNA分子标记 | 第15-21页 |
·虎亚种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现状 | 第21-24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4-42页 |
·实验材料 | 第24-27页 |
·DNA提取 | 第27-29页 |
·从肌肉中或组织中提取DNA | 第27-28页 |
·从血纱中提取DNA | 第28页 |
·粪便DNA的提取 | 第28页 |
·毛发DNA的提取 | 第28-29页 |
·DNA浓度测定 | 第29-30页 |
·PCR引物 | 第30-42页 |
·亚种特异性引物的设计和PCR扩增体系 | 第30-34页 |
·Ple46的扩增及检测 | 第34-36页 |
·虎11个微卫星等位基因的克隆和测序 | 第36-42页 |
3 实验结果 | 第42-52页 |
·虎亚种特异性引物的扩增结果 | 第42-43页 |
·虎亚种特异性引物识别方法的有效性评价 | 第43-44页 |
·Ple46位点分型结果 | 第44-45页 |
·11个微卫星位点的分析结果 | 第45页 |
·虎亚种的归属分析 | 第45-52页 |
4 讨论 | 第52-56页 |
·Ple46位点的分析 | 第52页 |
·亚种特异性引物对于虎亚种识别的有效性 | 第52-54页 |
·引物的特异性 | 第52-53页 |
·PCR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53-54页 |
·适用范围与局限性 | 第54页 |
·11个微卫星角度 | 第54-56页 |
5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