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非法人团体的概念 | 第9-13页 |
·德、日等大陆法系国家的非法人团体的概念 | 第9-10页 |
·我国关于非法人团体的概念 | 第10-11页 |
·我国台湾地区关于非法人团体的概念 | 第10页 |
·我国大陆关于非法人团体的概念 | 第10-11页 |
·本文关于非法人团体的概念与特征的基本观点——兼评两个民法典草案建议稿中的非法人团体之定义 | 第11-13页 |
·团体性 | 第11-12页 |
·合法性 | 第12页 |
·非法人性 | 第12-13页 |
2 非法人团体的缘起与社会意义 | 第13-23页 |
·民事主体制度演进的历史逻辑 | 第13-21页 |
·古代法的权利主体:家和团体 | 第13-15页 |
·近代民法的权利主体:自然人 | 第15-16页 |
·现代民法的权利主体:人和法人 | 第16-19页 |
·当代民法的权利主体:自然人、法人、非法人团体 | 第19-21页 |
·非法人团体的社会意义 | 第21-23页 |
·以团体存续的永久性维持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 第21页 |
·利于资本和劳动力的进一步结合 | 第21页 |
·推动经济的繁荣发展 | 第21-23页 |
3 非法人团体的民事主体地位 | 第23-47页 |
·人格、权利能力与民事主体关系之梳理 | 第23-26页 |
·传统民法理论否认非法人团体民事主体地位的逻辑基础 | 第26-28页 |
·人格与独立责任能力的关系分析——从法人人格与有限责任制度的关系考查 | 第28-32页 |
·法人人格与有限责任制度的历史考察 | 第29-31页 |
·法人人格与有限责任制度的功能与价值分析 | 第31-32页 |
·非法人团体权利能力之设计——兼论非法人团体的独立民事主体资格 | 第32-38页 |
·非法人团体权利能力设计新理论 | 第32页 |
·非法人团体的独立民事主体地位 | 第32-36页 |
·立法的回应:由个别到一般、由部分到整体地使非法人团体渐为民事主体 | 第36-38页 |
·非法人团体的民事权利能力 | 第38-40页 |
·非法人团体的行为能力 | 第40-42页 |
·非法人团体独立民事主体地位的的程序法视角——非法人团体的当事人能力研究 | 第42-47页 |
4 非法人团体的类型化 | 第47-52页 |
·非法人团体的类型 | 第47-52页 |
·无权利能力社团和无权利能力财团 | 第47-48页 |
·依法登记的营利性非法人团体与非营利性非法人团体 | 第48-50页 |
·未依法登记的营利性非法人团体与非营利性非法人团体 | 第50-52页 |
5 我国非法人团体的制度建构及法律规制 | 第52-63页 |
·非法人团体的成立 | 第52-55页 |
·非法人团体成立概述 | 第52页 |
·非法人团体成立的条件 | 第52-55页 |
·非法人团体的机关 | 第55-57页 |
·非法人团体机关概述 | 第55-56页 |
·非法人团体机关的类型 | 第56-57页 |
·非法人团体的民事责任 | 第57-63页 |
·概念与特点 | 第57-58页 |
·财产与责任 | 第58-59页 |
·团体与成员 | 第59-63页 |
结语 | 第63-64页 |
注释 | 第64-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一、著作类 | 第70-71页 |
二、论文类 | 第71-72页 |
三、外文类 | 第72-73页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