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14-25页 |
1. 选题背景和研究目的 | 第14-1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4-18页 |
1.2 研究的目的 | 第18页 |
2. 文献回顾 | 第18-22页 |
2.1 国内的研究 | 第18-21页 |
2.2 国际的研究 | 第21-22页 |
3. 论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22-23页 |
3.1 研究的思路 | 第22页 |
3.2 研究的方法 | 第22-23页 |
4. 论文结构及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创新之处 | 第23-25页 |
4.1 论文结构及研究内容 | 第23页 |
4.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3-24页 |
4.3 创新之处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农业公共投资的内涵与相关理论 | 第25-35页 |
1. 投资与公共投资 | 第25-27页 |
1.1 投资的含义 | 第25页 |
1.2 公共物品与公共投资的内涵 | 第25-27页 |
2. 农业公共投资的含义、内容和特点 | 第27-30页 |
2.1 农业公共投资的含义 | 第27-28页 |
2.2 农业公共投资的内容和特点 | 第28-30页 |
3. 农业公共投资的理论依据 | 第30-35页 |
3.1 公共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理论 | 第30-32页 |
3.2 政府农业公共投资的理论依据 | 第32-35页 |
第三章 中国农业公共投资管理体制沿革 | 第35-48页 |
1. 我国投资管理体制回眸 | 第35-39页 |
1.1 高度集中的投资体制阶段 | 第35-36页 |
1.2 投资体制改革起步阶段 | 第36-38页 |
1.3 投资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完善阶段 | 第38-39页 |
2. 政府财政体制内农业公共投资体制的历史沿革 | 第39-43页 |
2.1 农业基本建设投资管理体制的演变历程 | 第39-41页 |
2.2 支援农村生产支出管理体制的演变过程 | 第41-42页 |
2.3 农林水利气象事业费管理体制的演变情况 | 第42-43页 |
3. 现行政府农业公共投资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3-48页 |
3.1 地方农业公共投资对中央财政的依赖倾向较大 | 第44页 |
3.2 地方财政预算管理弱化,挤占、挪用难以根本克服 | 第44-45页 |
3.3 政府农业公共投资领域界定不清 | 第45-46页 |
3.4 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管理制度缺陷没有根本消除 | 第46页 |
3.5 地方配套资金落实难度大 | 第46-47页 |
3.6 缺乏完善的农业投入项目决策和评估管理制度 | 第47-48页 |
第四章 政府财政体制外农业公共投资 | 第48-60页 |
1. 人民公社时期政府体制外农业公共投资制度分析 | 第48-52页 |
1.1 投资主体以集体为主、政府为辅 | 第48-50页 |
1.2 自上而下的投资决策机制 | 第50页 |
1.3 以“工分制”实现人力对资金的替代 | 第50-52页 |
2. 改革开放以来的制度外农业公共投资体制 | 第52-60页 |
2.1 改革开放后的农业公共投资背景 | 第52-54页 |
2.2 改革开放后的制度外农业公共投资体制 | 第54-55页 |
2.3 改革后制度外农业公共投资体制及问题 | 第55-58页 |
2.4 税费改革和取消农业税后制度外农业公共投资问题 | 第58-60页 |
第五章 中国农业公共投资规模和效益分析 | 第60-76页 |
1. 农业公共投资规模分析 | 第60-70页 |
1.1 农业公共投资规模总量分析 | 第60-64页 |
1.2 农业公共投资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分析 | 第64-65页 |
1.3 农业公共投资占农业GDP的比例分析 | 第65-70页 |
2. 农业公共投资的效益分析 | 第70-76页 |
2.1 政府农业公共投资的地位和作用 | 第70-73页 |
2.2 农业公共支出对农民增收效应的分析 | 第73-76页 |
第六章 “十一五”期间农业公共投资需求预测 | 第76-84页 |
1. 投资需求模型选择 | 第76-78页 |
2. 投资弹性分析 | 第78-79页 |
3. 农业总产值趋势预测模型 | 第79-83页 |
4. “十一五”期间我国所需农业投资预测 | 第83-84页 |
第七章 农业公共投资的国际经验和规则 | 第84-96页 |
1. 发达国家农业公共投资的经验 | 第84-89页 |
1.1 发达国家农业公共投资的基本特征 | 第84-86页 |
1.2 主要发达国家农业公共投资的经验 | 第86-89页 |
2. 发展中国家农业公共投资的经验 | 第89-91页 |
2.1 发展中国家农业公共投资政策的目标 | 第89页 |
2.2 发展中国家农业公共投资净额较少 | 第89-90页 |
2.3 发展中国家农业公共投资的基本手段 | 第90-91页 |
3. WTO《农业协议》有关农业公共投资的规则 | 第91-96页 |
3.1 “绿箱”政策 | 第91-94页 |
3.2 “黄箱”政策 | 第94页 |
3.3 “蓝箱”政策 | 第94-96页 |
第八章 WTO多哈谈判农业支持政策改革及影响 | 第96-108页 |
1. 农业支持政策改革的比较与评价 | 第96-97页 |
2. 对美国农业支持政策的可能影响 | 第97-102页 |
2.1 基于产品计划的“蓝箱”支持估计 | 第97-99页 |
2.2 美国“蓝箱”政策使用的强度 | 第99-100页 |
2.3 2002-2006美国农业支持量估计 | 第100-102页 |
2.4 美国“蓝箱”政策支持空间 | 第102页 |
3. 对欧盟农业支持政策的可能影响 | 第102-107页 |
3.1 1995-2001年欧盟国内支持及“蓝箱”支持 | 第103-104页 |
3.2 2003年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改革 | 第104页 |
3.3 “蓝箱”政策改革对欧盟农业支持的影响 | 第104-106页 |
3.4 新一轮农业谈判对欧盟“蓝箱“政策的可能影响 | 第106-107页 |
4. 基本结论 | 第107-108页 |
第九章 强化我国农业公共投资管理的政策建议 | 第108-117页 |
1. 进一步深化对农业公共投资范围和作用的认识 | 第108-109页 |
1.1 协调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 | 第108页 |
1.2 强化农业公共投资项目建设 | 第108页 |
1.3 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业 | 第108-109页 |
2. 优化国家农业公共投资政策目标 | 第109-110页 |
2.1 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目标 | 第109-110页 |
2.2 城乡协调发展目标 | 第110页 |
3. 突出农业公共投资的重点和优先领域 | 第110-112页 |
3.1 农业基础设施 | 第110页 |
3.2 新技术的研究、示范和推广及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 第110-111页 |
3.3 农业结构调整 | 第111页 |
3.4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 第111-112页 |
4. 完善农业公共投资政策 | 第112-114页 |
4.1 调整“绿箱”政策支持范围和方式 | 第112-113页 |
4.2 启动尚未使用的“绿箱”支持措施 | 第113页 |
4.3 适当增加“黄箱”补贴,控制“黄箱”规模 | 第113-114页 |
4.4 试用“蓝箱”措施 | 第114页 |
5. 改进我国农业公共投资管理的几点建议 | 第114-117页 |
5.1 切实增加国家财政的农业公共投资 | 第114页 |
5.2 合理界定农业公共投资的主体及其责任 | 第114-115页 |
5.3 完善财政管理制度和村内公共投资“一事一议”制度 | 第115-116页 |
5.4 加强农业公共投资的全程监督和管理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3页 |
致谢 | 第123页 |